職棒簽賭案關鍵在『抓組頭』:(聯合晚報)

2005-07-28(社論)

願賭卻不服輸,想方設法要讓自己每賭必贏。這是台灣社會的一項嚴重病態。 遇到問題,不求根本解決,只在表面做做簡單的、短期的功夫,敷衍過去就好,這是台灣社會的另一項嚴重病態。這兩項病態,傷害乃至扼殺了台灣文化中的重要資產──棒球。 職棒,再度爆發簽賭、打假球的問題,讓人感慨。顯然,幾年前幾乎完全斷送台灣棒球前途的弊案,並沒有讓台灣對同樣的毛病免疫;好不容易回流的棒球人氣,又要面臨嚴酷考驗了。 回顧96、97年中華職棒簽賭案,或許可以給今天的狀況,提供一些教訓、一些警示吧。一項教訓是,檢調單位辦案的基本態度。上一波簽賭案之所以造成那麼嚴重的傷害,關鍵在於,檢調單位從一開始,就沒有考量棒球作為一種台灣文化及歷史資產的價值。換句話說,那批檢調人員對棒球沒有一絲一毫愛惜之心,不曾採取任何措施,避免擴大偵辦過程對棒球的打擊。 不顧惜棒球,又只求治標,才會將偵辦的矛頭,全部指向球員。那波偵辦最大的特色,正是:球員有罪,組頭沒事。拿球員開刀,對檢調人員來說,又方便又有成效。可以看錄影帶找打假球的證據,可以鎖定對像查帳戶進出資料,而且還可以製造出很有辦案成績的新聞效果。 可是,光辦球員真能解決問題嗎?球員確實有貪利的,可是對他們施展利誘的,畢竟還是那些願賭不服輸的組頭。別忘了,還有不少球員其實是被威脅的,他們連不拿錢的自由都沒有!當年的忠實球迷,多少人明明白白看到過在休息區上方的黑道份子,公然辱罵、恐嚇球員,球員能向誰求救?球團?聯盟?警察、檢察官? 並不是說球員都無辜,而是問題根源是組頭、是黑道,不是球員。鎖定球員,整垮了棒球,這些組頭們就轉戰別的領域繼續去作弊,等到棒球又熱起來,棒球賭局又有利可圖時,他們幹嘛不回來玩老勾當?他們可曾怕什麼、忌諱什麼嗎? 別讓棒球再付出這種冤枉的代價了,好不好?我們呼籲這回的檢調人員,用一種珍惜、衛護難得的台灣歷史資產的公共責任心情,集中焦點將那些組頭、黑道從棒球運動趕出去,整治真正的病根;同時小心別再任由流言傳言抹黑球員球賽,用整垮棒球當代價來處理簽賭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