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鋒,不要放棄!:回台灣 不如留在三A繼續逐夢(聯合報)

2005-07-27(許又方/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花縣壽豐))

旅美職棒球星陳金鋒又再次面臨人生的大抉擇,他將被道奇釋出的消息才傳開,國內職棒便已展開「搶人計畫」,令人啼笑皆非,因為不知是真的歡迎陳金鋒,還是只為球隊利益考量。趙士強所言極是:「他(陳金鋒)在國外打拚很辛苦,大家應該用各種方式,鼓勵陳金鋒繼續留在美國尋找大聯盟的夢。」 陳金鋒是筆者心目中的真英雄,因為七年美國職棒的浮沈,六度欲攀頂峰卻都被迫從頭來過,這種幾近於「凌遲」的痛苦,若非有堅強的心志與絕對的勇氣,如何承擔得起?若當初陳金鋒加入的不是道奇,而是規模較小的球隊,隨著在一流比賽中不斷出場的經驗累積,憑他的實力早已可以站穩大聯盟。筆者一位任職洛杉磯某報的美國朋友就表示:「陳金鋒只是運氣不好罷了,他的實力絕對沒有問題。」 或許很多人會以為,已經試了七年,何苦再浪費青春?那麼是否回台灣打球就不是浪擲青春?恕筆者直言,台灣的職棒水準比起美國二A都尚有差距,陳金鋒回台或許可以在短期內稍稍提振中華職棒的實力,讓球迷耳目一新,但長期下來,因缺少一流投手對戰,他的球技必然會退步,以後即使再有機會到國外去,恐怕都已無力回復往昔風采。與其如此,不如留在三A繼續逐夢。再不濟,也可往日本職棒發展,再等待類似鈴木一朗、松井秀喜等日本球星角逐大聯盟的機會。 這些都還是表相問題。最重要的是,若說王建民的成功激勵了很多人,陳金鋒的勇氣更是年輕一代棒球選手、甚至是國內青少年堅實的表率。他的努力啟示了一種「永不放棄」的決心,而這正是時下年輕人最需要的。 美國有一部電影「心靈投手」,描述一個真實的故事:劇中男主角吉姆摩裡斯原為高中棒球教練,為了激勵隊員,他承諾若球隊打進州冠軍賽,便重新挑戰自小夢想的大聯盟,雖然當時他已經三十三歲。最後,他以三十五歲的高齡成為美國職棒大聯盟「次老」的菜鳥,並且成功完成一個球季的比賽。這個勵志故事征服全美,感動了千千萬萬的美國青少年,而曾經因傷退出職棒,又重返榮耀的摩裡斯則成了不少職棒新人的精神表率。我想,陳金鋒之於國人,一如摩裡斯之於全美的青年。 如今美國大聯盟仍有不少「不服老」的球員在持續奮鬥,陳金鋒今年不過二十七歲,他年輕的日子仍遠。尤吉貝拉這位前洋基王朝的主戰捕手曾說:「棒球,百分之九十九靠毅力,其餘才是體力。」人生所有事業、成就何嘗不是?筆者並非不歡迎陳金鋒回台,也無意以道德的理念去鼓舞他繼續消耗青春,只是,現在就要陳金鋒放棄,似乎太早了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