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奧運 追求普世原則:(民生報)

2005-07-09(記者蘇嘉祥/特稿)

最近一周奧運成為全球關心話題,從五個城市在新加坡展開最後衝刺,到票選倫敦為奧運城市、昨天又史無前例地就28種運動作逐一篩選。在在顯示新國際奧會主席羅格主導的IO-C,正擺脫薩瑪蘭奇的影響,進行新的革命,普世性、公平性受到重視,而體育大國美國的力量在式微中。 法國是「奧林匹克之父」庫柏丁的家鄉,主席羅格是比利時人,母語是法語,但是100位委員超越傳統及世俗選舉文化,發揮獨立判斷精神,他們只看現在、不計前嫌,選擇過去和IOC有多次過節的倫敦。倫敦跌破眾多專家眼鏡、摔破許多賭徒飯碗,爆冷擊退巴黎,意味著新的IOC在21世紀要讓人耳目一新。 薩瑪蘭奇時代的國際奧會走得跌跌撞撞,後期多起賄賂醜聞讓奧林匹克令譽大受折損,醫師出身的羅格道德品格都沒有瑕疵,去年雅典奧運他看到財力不佳的希臘苦不堪言,比賽時廣告、門票、紀念品收入不理想,負債可能得多年才能償還,決定以後承辦國要人口多、財力佳,比賽種類要符合普世原則,避免花大錢蓋的場館,卻因為冷門運動沒有人看,有失奧運金字招牌,也白花珍貴經費。 老而不退的薩瑪蘭奇仍背負西班牙的託付,親自出征為馬德里拉票,雖票數多過紐約,但是在第三輪後仍不敵經濟力較強的英、法。紐約是世界第一大都市,聯合國所在地,但是市民支持度、安全性都有疑慮,儘管美國是世界唯一超強,也不獲委員青睞,昨天被砍的兩項運動棒球、壘球都是美國洋基運動。 羅格的民主素養在28種運動重新票選展現無疑,百多年奧運史上不厭其煩、從早到晚逐一投票檢討競賽運動的存廢這是第一次,透過多數決的篩選運動,將成為IOC每四年一次的必然過程,使各種運動總會更用心經營,比賽不公允、規則有漏洞,頻生糾紛,普及性不夠,偏重地區或地域的特殊運動,以後都很難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