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10(記者林怡婷/台北報導)
中國文化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克怡與他帶領的學生團隊,研發了國內首部「棒球3D球路軌跡分析與重建」系統,可以在電腦上將投手的球路看得一清二楚,目前已經提出專利申請。 之前陸續研發過棒球投手訓練機、可以算出特定投手在兩好三壞後習慣用何種球路等軟體的李克怡說,他跟許多台灣人一樣,「是看棒球長大的」。 李克怡的3D球路軌跡重建及分析系統,需要兩台數位攝影機搭配影像擷取卡及電腦等設備,加上程式等,全部加起來費用約五萬元。目前已經有文大棒球隊以及國立體育學院棒球隊想要採用這套軟體。 李克怡說,這套儀器主要是為建立球路資料庫,除了可以提供給打擊者比較不同投手的球路之外,也可以讓投手知道受傷前後球路的變化,並用來加強訓練。 李克怡說,國外有類似系統,但需要在棒球上貼上感光貼片,但可能會因此影響到投手握球時的手感,而美國大聯盟為了重建球路的軌跡,使用多達六台以上的高速攝影機,雖然可以消除部分攝影死角,但成本過高,不適合國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