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民生報)

2005-05-09(記者王惠民/特稿)

「對於高老師,我只有衷心感謝。」王建民說,日本亞洲青棒賽歸國後升上台北體院,轉而接受高英傑教練指導,那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讓他出現脫胎換骨的快速成長。 王建民表示,崇學國小接受洪文德和劉永松嚴格操練,讓他奠定良好的基本動作和觀念,之後從建興國中到中華中學,再從蕭文勝手中學到獨立,然而以立足投手丘的角度來看,高英傑是指引他往前邁進的最亮一盞明燈。 「那段時間,非常感謝高老師的指導和保護。」王建民表示,原本已經會投直球、滑球和大幅度曲球的他,大學時期從學長蔡仲南和高英傑手中,再多學會指叉球,不過增添新球路,還不是最重要的收穫。 「那段時間學到了自律。」王建民指出,高教練不時的耳提面命,讓他懂得規律進行重量訓練,更重要的,「高老師很注意投手的身體狀況,只要手臂稍微有點不舒服,立刻就喊停,還會帶我和其餘投手去看醫生。」 王建民手臂不適的狀況,其實已經存在一段時間,高中到大學的死黨王世驊說:「我們不僅同班,而且床位也在一起,他有什麼狀況我很清楚,真要說,高二那一年,王建民就曾有手臂不舒服的現象,雖不是什麼大病痛,但不免帶來一些困擾。」 更何況,王建民是個很盡力的球員,手臂不舒服,只要還能投他就不退縮,王世驊說:「有時候該他休息,一遇到戰況緊急時,王建民還是會主動要求下場,加上高中時期比賽多,當然一直沒辦法讓手臂充分休息。」 投手出身的高英傑,則不容許這種情況發生,手臂不舒服就是掛上免戰牌,就算王建民自己想上場,他也不會允許,這讓王建民有一段好好調整休養的時間。 此時的王建民,也在感受不同的世界,他說:「上大學有很多不同於以往的課程,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這個剛從青棒嚴格管理鳥籠中放出來的好手,在自由輕鬆的大學園地裏,找到成長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