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棒16年,期待新氣象:(民生報)

2005-03-24(巴克思)

職棒16年開賽,以今年賽事的口號「就是愛棒球」,對照人生發展階段而言,早產兒竟也邁入了青春期。 首先,體育及教育主管機關,應對棒運長遠發展具備宏觀規劃。硬體來說,巨蛋棒球場及各地方球場是否大而不當?應如何營運?或應多闢學生社會球隊都能隨時親炙的簡易球場?都應具整體思考。 就人才養成而言,職棒發展至今,球員技術層面反有倒退,值得警惕。役男、替代役球員制度毫無章法;而學生球員除可能為職棒培養人才外,更應重視競賽過程中的教育意涵。 其次,職棒主事者的眼光應該提升。雖球團苦心經營值得肯定,然若受限於胸懷,汲汲於近利而未謀永續經營,則短暫榮景將可能同沙灘大廈般轉瞬傾廢。最近的轉播權爭議又再度演出令人提心吊膽的情節,可為明證。 教練依賴洋將及無謂的戰術過多,短期雖有助戰績提升,但長久卻揠苗助長,損耗國內球員實力。一旦球員上場受限,又無二軍可磨練,且耀眼球星所獲薪資與一般球員相差無幾,惡性循環一成,喪失的非僅球員鬥志以及球賽精采度,更是寶貴的社會資源! 國內球迷的熱情,基礎不少是建立在國際賽的榮光上。因此未來的亞洲大賽、世界大賽,更是嚴峻的試金石。若得過且過,無法自我挑戰、突破,則危機不僅是球員個人,甚至整體棒運的前途均令人擔憂。 近來兩波職棒「韓流」來襲,帶給國內職棒球隊七比零的難堪。若主事者、球團、球員從中未記取經驗,一切照舊,門票照漲,學到的竟只有辣妹啦啦隊;那麼,不僅對不起不離不棄的球迷,更有違有限社會資源灌注的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