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11-12(本報記者 曾清淡)
中日業餘、職業棒球表演賽承辦單位同發建設公司,為三天的比賽籌劃了不小獎賞活動,這是否成為我國職棒制度建立後的比賽型態呢?棒協和同發建設共同主辦這項國內史無前例的表演賽,的確想藉此試探觀眾的反應,及建立職棒比賽的雛型,作為未來國內職棒比賽的參考,但是以這些獎賞活動,來認定是國內未來職棒比賽型態,尚言之過早。同發建設公司接下承辦權,的確有點「大膽」,中日隊只有三天的空檔,若這三天下雨,同發公司就要貼不少錢,雖然同發公司的用意並不是在賺錢,但也不希望賒本,因此想出獎賞的點子,希望能在非假期的賽期中吸引觀眾。這些點子在美日韓的職業賽中使用過,在初期的確達到吸引觀眾的目的,但後來觀眾人場的目的,變成為自己支持的球隊或球員加油,使職棒屹立不衰。我國職棒制度建立後,規模可想而知,加上國人目前對棒球熱中程度衰退,運用些點子吸引觀眾是必然的手段,但因效果難以預期,及各隊囿於經費,不可能長期運用。因此,如何使國人對職棒制度建立認同,增加地域性,及球隊球員如何精進實力、技巧,使自己擁有基本觀眾,應是職棒籌備會及四支球隊,在制度未建立前需規劃的方向及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