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冠軍制像自殺:(聯合晚報)

2004-10-10(記者吳育光/專題報導)

「日本行,台灣有何不行?」中華職棒季後賽也該多點創意。 在日本職棒太平洋聯盟今年推出挑戰賽後,滿場的票房預期將延熱到未來「日本第一」,與打得轟轟烈烈的美國職棒季後賽相較,熱度毫不遑多讓。 擁有70年歷史的日本職棒可以變革,太平洋聯盟年度第二名的西武隊,還有機會挑戰「日本第一」;而天使和馬林魚都以「外卡」身份,奪得前兩屆世界大賽冠軍,寫下美職史上最膾炙人口的一頁。 而中華職棒今年有機會出現「金冠軍」,統一獅隊自訂賽制卻讓自己陷入痛苦深淵,因為金冠軍得主還沒打季後賽就取得1:0領先,少一場季後賽收益。 季後賽收入有多重要呢?以興農牛隊為例,去年牛隊的總冠軍戰收益,就約佔了全年票房收入的一半,兄弟象也是靠著總冠軍戰才能轉虧為盈,所以一旦出現有「金冠軍」的季後賽,因較缺乏懸疑性、競爭性,也比較激不起球迷興趣,幾成了缺乏創意的「自殺」行為。 有輿論建議,中華職棒既然打上、下半球季制,一旦碰到上、下半冠軍為同一隊時,就可以改打季後賽挑戰賽制,讓年度第三名球隊向第二名球隊挑戰,贏隊再向年度第一名隊伍挑戰,起碼有三隊可接受季後賽洗禮,讓競賽方式變得更有趣。 徐生明的「老狐狸」封號來自味全時代三連霸,兩度率隊從挑戰賽打起奪冠,就像前年美職天使和馬林魚隊外卡奪冠一樣,成為讓人歌頌的棒球傳奇。 比起國外職業運動中華職棒則反而像間百年一成不變的老店,季後賽不但了無新意,還讓季後賽晉級隊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