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29(本報記者林以君)
旅美職棒洛磯隊小聯盟一A右投手羅錦龍身高兩百公分,他比一般人更接近月亮,但抬頭望著,總是外國的月亮。 羅錦龍已於上週末移動到亞歷桑納州吐桑,再度進集訓營接受為期三周訓練,結訓後,再回到科羅拉多州丹佛唸書,連續三年的中秋節,是美國的月亮與他作伴。 他因沒有服兵役就出國打球,又沒有交換學生身份,此時返國可能無法再出國。他最近一次「返台」是近一年前。 「小龍」自我解嘲地說:「我也回過台灣啊。」那次他隨「乾媽」、洛磯球團亞洲區經理郭英明公出赴大陸,過境台灣,卻出不了中正機場,他拿起電話打給朋友們說:「喂,我現在在台灣耶,你們要不要來看我。」 他隨即轉機香港,再到北京,郭英明談生意,他自己逛大街,北京的生意結束了,他們再轉到江蘇無錫,在這裡,他終於與從台灣出發的父母親相會,但也只有一周的時間。 相較於後來以「交換學生」身份赴美的道奇隊胡金龍、藍鳥隊鄭錡鴻或水手隊武昭關、陳鏞基,行囊裡有道地的台灣音樂CD、手提電腦,或是本土書籍,但你在羅錦龍的車裡聽到的,卻是他在大陸買來的陳小春CD。 羅錦龍至今仍保有「與美國職棒球團簽約時最年輕」紀錄,他以高中十六歲的年紀赴美,出國前後在國內鬧得滿城風雨;地方派系、媒體勢力與棒球主管單位等多股力量拉扯著羅錦龍。 那時候,法律上還未成年的羅錦龍,在這些拉扯的繩索中,獨自品味旅美第一季的甘苦。 他被分派到中西部高緯度的懷俄明州菜鳥聯盟。寄宿家庭對他不錯,他有自己的房間,卻在地下室,這裡原是屋主堆放多餘傢俱、電腦設備的儲藏室 他獨自品味孤獨,初秋早晚的陣陣涼意,襲進沒有地毯的地下室,讓他冷到心頭,淚水落在冰涼的地板,再多的簽約金,也買不回瞬間失去的溫熱。 滿十七歲後,他首度,也是至今唯一一次真正踏進台灣。他返台時提到曾被古巴籍投手教「嫌」到一無是處,也承認自己窩在被子裡用眼淚想家。 那年小聯盟短期一A球季結束後,羅錦龍回到丹佛唸書,希望取得留學生資格,但讀書對於旅美球員來說,是比投球艱難的任務,他悶著頭強迫自己。 上月廿日滿十九歲的羅錦龍,本季在一A艾許維爾旅行者隊出賽17場,4勝3敗1救援成功,防禦率5.05,他一如往常平靜,但這位近三年只回家一次的兩百公分高個子,要尋求返鄉捷徑,仍需要再精進球技,爭取加入中華隊打國際賽,走同球團曹錦輝的歸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