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22(記者張文雄/專題報導)
2004年或許是亞洲棒球失意的一年,但放眼將來台灣棒球未必不如意,職棒的經營必須借重他山之石,先不論行銷經營,單就技術層面而言,目前職棒最刻不容緩的事就是確實建立二軍制度,維持一定的競賽品質,並且正確選秀以均衡各隊戰力,如此才能增強台灣棒球的競爭力。 去年體委會全力促成的代訓制度,是建立職棒二軍的雛形,因為推行上有缺失將作廢,但不能因為體委會不補助職棒,球團就不朝建立二軍制度努力,這個制度或許無法立竿見影,但在三五年後絕對可以看效果。 台灣職棒向來沒有二軍,主力戰將受傷後,只能自行調整,遞補的二線球員戰力落差又大,無法維持一定的競賽品質,戰將雖然努力復建,卻又因為球隊戰力吃緊,經常是好了八分又上場,在無法全力以赴下,技術品質不穩定,結果是惡性循環,無法有好表現,球隊只要多幾名傷兵,戰績就準備墊後。 二軍是一軍傷兵養息的地方,也是年輕有潛力球員戰力養成的戰場,二軍努力爭上一軍,也督促一軍更賣力,一軍傷兵復建完全後,也可以完全貢獻戰力,如此才能維持職棒一定的競賽品質。 統一獅及La new熊已經朝建立二軍的方向努力,興農牛也全力要跟進,雖然現實環境有許多困難要克服,但只要球團有意改善目前的競賽品質,不管多久,只要向前走,就有達成建立二軍的一天,未來二軍堅強的球隊,也將是爭冠的熱門球隊。 正確的選秀制度是要均衡各隊戰力,不是靠運氣機率或各懷鬼胎來選球員,只要落實正確的選秀制度,讓戰力弱的球隊可以補強好球員,如此才不會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各隊相互砥勵努力提升技藝,競賽品質自然也會提高;當然透過球員交換,彌補各隊戰力缺失,也是均衡戰力的方法之一。 或許現實面的考量,短期間沒有辦法建立自由球員制度,或是將表現好的球員薪水大幅提升,以激勵球員在球場上的表現;或許台灣棒球整體有結構性問題,無法源源不斷提供更多優質的年輕好手給職棒,但看過雅典奧運後,就台灣職棒而言,是該好好面對建立二軍制度及正確的選秀制度,來提升台灣職棒競爭力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