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役 補充役 美意像牢籠:列管兩年 青春、球技空轉 球員不平 球團憂心(聯合報)

2004-09-04(記者吳育光、林以君/嘉義報導)

替代役、補充役是在幫球員還是綁球員? 打過奧運棒球賽,才知道旅美球員經過層層磨練、場場比賽後,的確足堪大任,台灣職棒球員一年一百場,就顯得不足,業餘球員更慘,不論是服普通兵役,或替代役、補充役,都沒什麼比賽機會,青春及球技至少要空耗兩年。 被選入獅隊的奧運捕手高志綱就問:「我拚死拚活打奧運,綁兩年,那我可以不當(奧運)國手嗎?」 高志綱整理了類似的矛盾,前天一一詢問體委會官員;他問:「我被列管,算不算服兵役?」官員答:「是。」他又問:「那我怎麼沒有軍人身份證?」 他再問:「在美國小聯盟列管的王建民,算不算服兵役?」官員也說:「算。」高志綱追問:「既是服役,那他們怎麼可以另外賺錢?我們連球賽都沒得打?」 官員告訴高志綱:「如果單方面,鬆綁棒球選手補充役,其他運動項目選手會有意見。」高志綱不解:「那為什麼棒球、壘球在奧運必須打到前六名才有獎金,其餘的前八名就有?」 相同的困擾,林岳平也有,而且他是先服替代役,再服補充役12天後退伍。林岳平說:「我也不清楚我到底是什麼身份?」他只知道,比他晚服役的人,竟可以比他早退伍,而他被列管3年,最快可以打職棒也是半年後。 體委會與國防部訂定補充兵役的「合約」關係後,引起國手級球員普遍質疑,他們抱怨本月25日起開始的兩年列管期間,他們雖被職棒球團認養代訓,但無法上場,認養他們的球團也擔心,不能派他們上場,等於變相讓球員走向球技毀滅。 La new熊隊總教練洪一中也說:「比賽不就是最好的磨練嗎?」這些都變成球團的「空氣球員」,若隨職棒隊移動,又照顧不到,放在熊隊高雄主場,又只剩小貓兩三隻,練打擊沒投手,練投,又沒捕手,只能坐視球技退化。 洪一中建議,這種規定應該視時空環境修正;台灣職棒需要新陳代謝,就需要像樣的替代役、補充役好手進入職棒刺激現有球員,但若「中華隊」需要他們打國際賽,隨時接受徵召,就是他們盡義務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