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01(記者王惠民/特稿)
中華棒球隊拿下雅典奧運第五名,結局未盡如意,臨場調度也出現頗多批評聲音,中華隊返國後,立即傳出執行教練徐生明不幸病倒消息,教練團壓力究竟多大可以想見,未來教練團如何組成,也更讓人有省思空間。 最好的情況下,總教練應該對全隊球員都有深入瞭解,調兵遣將才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最正確的判斷,這一點在中華隊返國後,已有瞭解教練團實際運作人士公開提出建議,但問題在於,可能嗎? 以此次狀況來說,徐生明身兼中華隊和中信鯨兩隊掌舵重責,要他完全把鯨隊擺到一旁,靜心為中華隊觀察國內球員現況,甚至到國外造訪有意徵召的強力戰將,進一步掌握全盤戰力,這種最理想的方式,說實話,實在是強人所難。 總教練對球員瞭解多少,卻又是無比重要,同樣以徐生明為例,職棒八年到十年領軍味全龍拿下三連霸,龍隊隨後解散,該批球員很多卻快速消失在球場,或者到別隊淪為二線,徐生明面對這樣的憾事,他只回答:「我知道怎麼用這些球員,別人就不一定。」 徐生明整整花了三年時間帶這批球員,清楚球員實力每一個細節,因此除了頂尖球員外,其餘球員如何搭配出最大戰力,他心中早有一把算盤;反過來看這次奧運,臨時來自各地的球員組合,調度時想要瞭然於心,恐怕就沒那麼容易。 可以想見,未來真正重要的國際賽事,中華隊必然還是要借重職業球員,而想要在最短時間內充分瞭解每一個球員,教練團的組合就要花大功夫。 最好的方式,當然是以能夠心無旁騖帶領中華隊的教練為主,但這有實質上的困難。若求其次,在中華職棒球員居多時,多增加職棒教練進入中華隊提供意見,甚至把觀察旅外球員重任的人員也納入教練團之中,用他們對球員的瞭解來協助中華隊,也是可以考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