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巨星與無名英雄:並不是每一個放洋旅日的球員都名利雙收,李宗源與呂明賜就是台灣選手中的兩大悲劇性人物,李宗源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晨星,呂明賜是綻放過一個多月光芒的彗星。(星報)

2004-08-05(何世芳)

生長在彰雲嘉投的國高中生都知道,成績最好的學生只要家境許可,都會考慮到台北挑戰建中、北一女,成績次佳的學生大多選擇台中一中或台南一中,再次之的學生則就近就讀彰化高中或嘉義高中。 棒球迷聽起來頗相似彷彿,因為台灣棒球員的命運也一樣,資質最好的球員無不夢想登上美國大聯盟舞台,資質次佳的選擇日本職棒一軍為目標,再次之的球員則留在台灣的職棒。 棒球迷也許想都沒想過的是,在棒球的全球自由市場裡,所有球員的第一志願都是美國大聯盟,第二志願一樣是日本職棒,第三志願可能是韓國職棒,第四志願才可能是台灣職棒、墨西哥,或澳洲、義大利、荷蘭、中國的半職業球隊。 然而,每一個在後一個志願奮戰的職棒球員,只要成績超群或機緣到來,無不望「轉學」上一個志願而欲穿,因為每隔一個志願,投資報酬率便天差地遠。松井秀喜的薪資在洋基隊主將裡只算中等,但卻比台灣所有職棒球員總收入加起來還多,日本職棒雖然無法跟美國職棒相「錢鬥」,但「億元男」(年薪超過一億日幣)仍充斥中央、太平洋聯盟。 韓國雖然國民所得比台灣低,但由於幅員、人口數、棒球市場皆超過台灣,職棒球隊母財團的規模與財力也都超過中信、統一,所以球員身價仍比台灣同業高上六、七倍。然而,進不了第一志願或第二志願,棒球員不一定就願意進第三志願或第四志願,而寧願留在小聯盟中等待麻雀變鳳凰,或在日本職棒二軍中苦熬出頭,用自己的青春作賭注。 於是,從台灣前往美國發展的球員,年紀從二十多歲逐漸下降至十八、九歲,而來台灣尋找第二春或第三春的洋將,多在三十五歲上下。 在九○年之前,由於台灣沒有本土的職棒聯盟,所以球員除了留在台灣的甲組球隊,最好的出路便是前往職棒與社會組球隊,其系譜堪稱族繁不及備載。台灣球員加入日本職棒,可遠溯日治時代巨人隊的吳昌征開始,到之後的高英傑、李來發、李宗源、郭源治、郭泰源、莊勝雄、陳大豐、呂明賜,以及現在的陳大豐、許銘傑、張誌家、陳偉殷。 不過,球迷太習慣在報紙體育版閱讀二郭一莊的消息,那些在日本社會組球隊的台灣球員,總得不到關愛。劉秋農其生也早,來不及與林仲秋、謝長亨、林仲秋、黃廣琪、吳復連、塗鴻欽、郭進興、黃平洋,一起從日本回到台灣參與職棒。 並不是每一個放洋的球員都名利雙收,李宗源與呂明賜是台灣選手進軍日本職棒的兩大悲劇性人物,李宗源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晨星,呂明賜是綻放過一個多月光芒的彗星。李宗源應該羨慕呂明賜,還有在同樣在日本職棒浮浮沉沉的陳義信、郭李建夫,畢竟他們還可以回台灣打職棒與當教練。 自從陳金鋒、曹錦輝前往美利堅尋找夢想,台灣報紙也熱情地每天報導戰績,球迷從期待小郭勝投、大郭救援成功,變成了期待曹錦輝勝投、陳金鋒打全壘打,期待王健民、胡金龍、黃俊中、陳鏞基、郭泓志、羅錦龍、武昭關等人,可以小聯盟系統中再上一層樓,早日進入大聯盟。 然而,從彰雲嘉投北上就讀台北高中的中學生,並不保證大學一定考得比留在家鄉的同學好,也不見得就業後高官厚祿,但京民三品官、住在天子腳下可也驕之鄉下親戚,但飛黃騰達的機會畢竟多得多,待在小聯盟跟日本職棒二軍雖然辛苦,但距離殿堂更近。 事後諸葛地說,為何陳金鋒迄今還在大小聯盟擺宕,就是他年紀「太大」才去美國,而那些年紀更輕便到美國奮鬥的台灣球員,未來的道路絕對比陳金鋒更寬廣,雖然仍無法撼動陳金鋒的「歷史地位」,一如鈴木一朗再厲害,也得拜野茂英雄當年的豪舉所賜。 「日本的冰上曲棍球需要一位國際巨星,」日劇《冰上悍將》中兵頭教練對主角里中晴春說的:「如此過去的無名英雄的奮鬥才有意義。」最後,裡中晴春遠赴北美參加溫哥華加拿大人隊,成為NHL第一位日籍巨星。 台灣也需要一位國際的棒球巨星,就像比利、奇哥之於巴西足球,鈴木一朗之於日本棒球,姚明之於中國籃球,阿姆斯壯之於美國自行車,台灣的棒球才能成為真正偉大的驕傲。 雖然,郭源治曾是日本職棒的救援王,郭泰源曾是速球王、陳大豐曾是全壘打王,在東瀛也堪稱明星,但還稱不上巨星,與王貞治、長島茂雄、野村克也、江夏豐等歷史英雄之間的距離,就是傑出與偉大之間的距離,然而,這些日本偉大選手真正能讓世界棒壇側目的,也唯有王貞治一人。 雖然恨鐵不成鋼,但是所有的台灣球迷都清楚,登上過大聯盟的兩個台灣人曹錦輝、陳金鋒,這一投一打如果在大聯盟照實力排行,絕對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但是可以確定的,唯有他們披荊斬棘、開路探荒,台灣才有可能出現真正的棒球王,也許就在目前在小聯盟奮鬥的某個球員中,也許現在還在台灣的高中打青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