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郵票 台灣沒缺席:(民生報)

2004-07-25(蘇嘉祥)

台灣人參加奧運應該從1936年開始,但那時是日據時代,台中人張星賢穿上日本制服。1960年楊傳廣在羅馬得到第一牌,這一年發行第一套奧運郵票,到了64年的奧運郵票,票面人物幾乎都是CK.楊。 楊傳廣在羅馬獲十項全能銀牌、紀政在1968年墨西哥獲八十欄架銅牌,但是那時的台灣還管奧運叫「世運」,所以1964年的郵票叫「第十七屆世界運動會紀念」(下排左,票面1元),紀政跨欄圖案的那屆叫「第十八屆世運」(下排右,票面8元)。 早年台灣自印的郵票實在不怎麼高明,當時大多只是套色,製圖繪畫的也不懂得「一點透視」道理,畫面不逼真,和國外相差許多。 1994年是國際奧會成立100週年,全世界擴大慶祝,我們也發行紀念票及封、卡,還有黃金薄片的金票(左上),這時印製技巧已有進步。 票面15元的票面上很有意思,三個運動員的圖案(上排左)剛好是得到奧運獎牌的楊傳廣、紀政(田徑)和蔡溫義(舉重),左下的紀念戳也是同樣圖案。事實上稍早的1992年,棒球在巴塞隆納也拿到銀牌,不過並未置入。 從一張郵票就可以把台灣數十年得牌選手一網打盡,我們在奧運拿到的牌子實在太少,大家都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