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4(何世芳)
台灣職棒本球季最大的驚奇, 莫過於兄弟隊「四番」彭政閔棒子火燙之至, 棒球界開始關注、討論與祝福, 彭政閔是否能成為職棒史上第一個「四割男」! 榜球的歷史是由紀錄堆疊起來的,偉大的球星必得締造偉大的紀錄,資深球迷可以驕之資淺球迷的,不外乎曾經見證過偉大的紀錄的締造與被打破,或功虧一簣或瑜亮相爭兩不讓,可以大聲地說「那時候我就在現場」。 不必台灣自大,15年雖不長但也不短,台灣職棒並沒有留下任何堪稱偉大的紀錄;然而,棒球需要的是偉大,而不是裝可愛。 我生正逢時,在最近10幾年之內,見證到許多偉大棒球紀錄被追求與新誕生,包括盜壘、得分、勝場、連續出場、單季全壘數等等,也見證邦茲、克萊門斯、麥達克斯、小瑞普肯等選手,孜孜矻矻努力不懈地拉高自己的歷史定位。 什麼叫做偉大,若以美國職棒為標準,打者若要百年留名,生涯總結或安打超過3000支,或全壘打超過500轟,或連續出場超過2000場,或盜壘成功超過1000次,投手若要成後輩標竿,生涯總結或獲勝場超過300場,或奪三振超過3000次。 美國職棒一個球季每隊比賽162場,台灣職棒每隊比賽100場。如果用美國職棒標準打六折來計算,台灣偉大紀錄的定義可粗略定為,打者職棒生涯或安打超過1800支,或全壘打超過300支,或連續出場超過1200場,或盜壘超過成功600次,投手勝場超過180場,或奪三振超過1800次。 我生得也早,在短期的未來內,台灣恐難有選手企及這種巨人式的偉大。 然而,偉大的定義與範疇並非僅有一種,一個球員只要在一個球季或一場比賽達到棒球的最頂點,就足以永垂不朽。同樣以美國職棒為範例,打者或某球季打擊率超過四成,或全壘打超過60轟,或連續安打場次超過50場,就足已踏過棒球萬神殿的門檻。 橘子過不了淮河,但是棒球飛過太平洋應該還是棒球。到了台灣,年度全壘打紀錄可以打六折成36支,打擊率跟連續安打場次的偉大標準,卻應該放之四海不易。 至於投手,只要投出一場完全比賽,不管你之前之後的賽事防禦率有多高,或是多麼難堪地被教練從投手丘換下來,甚至沒幾年就在職棒界混不下去,都能夠永遠抗拒被遺忘。但走過百多年光陰的美國職棒迄今15位達成,台灣則連一個也沒有。 台灣職棒本球季最大的驚奇,莫過於兄弟隊「四番」彭政閔棒子火燙之至,截至上半球季結束,打擊率仍高懸四成以上,棒球界開始關注、討論與祝福,彭政閔是否有可能成為台灣職棒有史以來第一個「四割男」,締造第一個堪稱偉大的紀錄。 強打者的低標打擊率公認為三成,四成打擊率如傳說如神話,連被稱為不世出打擊天才的鈴木一朗也望之興嘆。不得不提的是,台灣職棒2004年球季由於好球帶放寬,所以六隊打者打擊率平均下降半成左右,超過三成者常不到10名,更顯得彭政閔的四割成績無限風光在險峰。 提到四成打擊率,美國職棒最近一位四割男泰德‧威廉斯也已凋零,而他最後一次四成打擊率的年代,已遠在1941年。我生得晚無法親見,當年洋基隊的狄馬喬也締造了連續56場安打的紀錄,這兩項紀錄迄今仍如棒球打擊紀錄的聖母峰與K2峰,棒球選手雖心嚮往之但無人能及。 或許,球迷應該學習反過來看偉大的紀錄,才能瞭解被偉大所掩藏的辛苦。縱算是四割男威廉斯與彭政閔,除了保送與失誤上壘外,站在打擊區上有六成徒勞無功,即便是常勝軍洋基隊與兄弟隊,人氣與戰績遠遠超過其球隊,但六成以上的球季辜負了球迷寄託。 或許,球迷還記得王貞治同時是全壘打王也是三振王,但日前他達成當監督一千勝的紀錄,這個紀錄算不算偉大暫且存而不論,但有多少人注意他同時也苦吞了868敗,有多少人注意他從1984年開始當職棒球隊監督,一直到1999年才拿下「日本一」。 偉大的打者必須跟所有的投手為敵,偉大的投手必須跟所有的打者為敵,偉大的球隊必須習慣被當成眾對公敵,然而更得與誘惑跟驕傲為敵,否則再怎麼偉大的紀錄只突流世紀遺恨,例如安打王羅斯,例如亞特蘭大勇士隊。 3000支安打可以稱偉大,那麼打出過4000多支安打的羅斯,原本當被尊為棒球聖徒,然而他因涉及棒球賭博,違背了棒球最基本的道德,卻反而成了萬人不齒的猶大,名字迄今仍被拒於名人堂外。 冠軍就是一切,季賽一條龍、季後賽一條蟲的球隊,比季賽平平但季後賽過關斬將的球隊還不如。 亞特蘭大勇士隊10幾年來無年不強,卻只拿到一次大聯盟冠軍,而跟勇士隊同區的佛羅里達馬林魚隊,只能用外卡的資格打季後賽,但從來沒拿下區冠軍的馬林魚隊卻掛起兩面總冠軍旗。一切都因為勇士隊過於驕傲過於輕敵,這十幾年的強反倒成警世醒世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