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09-12(本報訊)
國內正積極籌備職業棒球運動,而日本籍的國際棒協副會長山本英一郎建議我國何不買支日本職業球隊,參加日本的職棒組織,雖然我國棒協理事長唐盼盼公開表示山本的話不太中聽,但是衡量國內的棒球現況,也不失為可行辦法。國內推展職棒運動,較引起爭議的論點,主要在於國內的棒球人口不足,以及職棒選手的薪水估計過低。目前我國職棒組織暫定為四支球隊,選手最少為八十名,引起大家對業餘棒球運動發展的關心,而國內職棒選手的薪水難以提升,主要是職棒組織負責人對於比賽吸引觀眾的能力不具信心,比賽預期的收入不佳,球員的待遇自然受影響。目前的國際職棒組織,有兩種形態,一種是自組聯盟,在國內比賽,比較適合有深厚棒球基礎及球隊眾多的國家,如美國與日本;而另一種情形是組織職業球隊參加他國的職棒聯盟,如加拿大的多倫多藍鳥隊與蒙特婁萬博隊參加美國職棒聯盟比賽,適於球隊較少而又有意發展職棒的國家。以我國的棒運現況,最適合的職棒發展,應屬於後者,過去我國棒協也有意採取這種模式,組織一支職棒隊參加日本的職棒組織,但是這種方式因受日本職棒組織規程的影響,以及後來國內棒壇未積極推動,而告流產。如今我國職棒運動已勢在必行,而國內選手在日本的表現又引起重視,日本職棒組織有意取消我國選手受球隊外國人人數的限制。而在山本英一郎建議我國不妨買支日本職業球隊之際,日本太平洋聯盟的羅德隊有意轉手出讓。職棒運動已引起國內體壇的普遍關心,職棒推行委員會何不在最有利的情況下,也研究買支日本球隊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