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01(記者張文雄/專題報導)
未來誰會是中華職棒的薪水王?郭源治及郭李建夫的50月薪會是一個超越不了的夢幻月薪嗎?即使是曾智偵曾經領過的40萬月薪,也會是另一個障礙嗎?未來的兩年內會不會出現30萬月薪的本土球員? 1997年至1999年兩年內,國內職棒由六隊一下增至11隊,而明星球員月薪由二十餘萬高漲至三十餘萬,但看球的球迷並未增加,同時商品也滯銷,因此出現球團不賺錢,球員薪水卻大幅上漲的不正常現象,最後迫使球團降薪求生存,職棒高薪泡沬化。 不過隨著兩聯盟整合,台灣職棒重新步回正軌,球迷回籠,商品熱賣,各球團對未來充滿著希望,將來只要球團營運開紅盤,球員有表現傑出的成績,都有可能再重新領高薪。 今年已經有九位20萬以上月薪的球員出現,未來應該會更多,或許25萬將是今年談薪的挑戰目標,至於明年之後,也許有人有機會可以挑戰30萬,以未來幾年來看,30萬月薪應該不是夢。 以目前的球員來看,兄弟象陳致遠、彭政閔及蔡豐安,就好像當年的林易增、王光輝及李居明等人,年輕同時成績及形象均佳,很有可能挑戰30萬月薪。 如果牛隊的票房持續發燒,張泰山、蔡仲南、余文彬、陽建福等人也有機會,以當年不吝嗇給薪的統一獅來看,只要球隊的戰績佳,未來黃甘霖、曹竣揚、陳俊宏等人也不排除再挑戰高薪,誠泰、中信及La new的球員也都會有機會,看球員自己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