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出發 晚晚抵達?:(聯合報)

1988-08-15(本報訊)

青少棒代表隊十一日就離開台北,卻在比賽前一天凌晨才抵達比賽場地,又累又想練球,這種行程安排太差了……。參加世界青少棒賽的中華隊,於十一日即離開台北,但是卻在比賽開賽前一天的凌晨,才抵達比賽場地,中華隊領隊李瑞昌對行程的安排很不滿意。中華隊在離開台北後,直飛舊金山,卻在舊金山停留了兩天,才轉到奇士米,而且於深夜抵達,選手們疲累不堪,教練又急於練球,適應環境,完全喪失了及早出發前往比賽場地的意義。中華隊抵達舊金山,與台北時差為十五小時,兩天的停留時問,為使選手適應時差,兩天之間只作了兩小時的練球,轉到奇士米後,與台北時差又變成十二小時,選手作息又需要作小幅調整。比賽前一天選手只有一、二次練球的機會,而且,中華隊對此地的情況完全不瞭解,比賽場地的狀況,內野草皮的情形,都足以影響將來作戰的方式,而且在夜間比賽,更非中華隊所熟悉,因而引發中華隊領隊及教練的不滿。我國參加國際棒球賽已有多年的歷史,累積的經驗,不可謂不多,而國內的棒球專家,也都瞭解如何使球隊在國際比賽時如何最有效地適應比賽狀況,可是三級棒球來美國參加世界少棒聯盟的比賽,行程似乎都已固定,不再有人檢討得失。但是以青少棒隊這次的行程來看,仍有改善之處,三級棒球往後仍要不斷地到美國參加比賽,而且比賽的時間地點,都很少變動,如何安排最有利的行程,對棒協來說,應不是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