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03-03(本報記者蕭美君)
在教育部及全國棒協的規劃下,振興少棒運動的努力,在增加隊伍方面,已具粗規,雖然成效要一、二年才能看出,但已給兩個單位極大的鼓勵,有信心重振我國少棒聲威。教育部有卅四所少棒重點發展學校,棒協也將依少棒輔導辦法,以器材及教練經費補助四十七支球隊,加起來國內就有八十一支少棒隊,少棒隊數比前兩年多出兩倍多,如果加上各隊的第二隊或軟式少棒隊,國內將有三千名以上的少棒球員,在有組織的訓練下,增加棒球技巧,這種情形已和十多年前國內少棒鼎盛時期不相上下。這八十一支球隊,依規定要參加教育部、棒協所舉辦的比賽,且需要有固定訓練成效,將可減少虛應故事的情況,有助技術水準的提升,競爭也會趨於激烈,刺激球技更精進,形成良性循環。在棒協少棒輔導辦法下,有十八支新成立的球隊,可見國內民眾對少棒運動仍有某種程度的熱愛,原來被視為「少棒沙漠」的澎湖縣也成立了三支球隊,目前全省各地及金門縣,均有少棒隊,少棒運動已由點向面發展,是可喜的現象。有了足夠數量的球隊,如要使振興棒運收立竿見影之效,比賽制度的建立應是首要之務。由於有八十一隊遍佈全省各地,為使球隊有多比賽的機會,地區性的聯賽制度應建立,而全國性的杯賽、選拔賽,也應由鄉鎮縣市及地區打起,優勝球隊逐漸晉級到全國決賽,使比賽制度化。振興少棒運動已走出成功的第一步,如要全面奏功,除了建立有系統的比賽制度外,全民的支持也是重要環節,同時建立正確的發展觀念,摒除以往歪風,更有賴熱心人士建立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