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走進大專院校:當年國手幕後功臣(聯合報)

1988-02-09(本報記者蕭美君)

本屆自由杯軟式棒球賽,有五支無體育科系的大專球隊參加,棒球界人士認為,愈來愈多的學校球隊參加社會組比賽,顯示棒運已在大專院校積極發展,有助於整體棒運的推動。大專棒運有承先啟後的功能,美國、日本及韓國的大專棒運既普遍又紮實。我國大專棒運的發展,以往只集中在幾所設有體育科系的大學或體專,不夠普遍,功能打了折扣,因此,教育部在設立棒球重點發展學校時,就將大專院校列入,希望棒運的發展能連貫且普及。有了經費,若無專業教練,也難以提高大專院校棒球水準,因此由三級青少年棒球出身,目前已高掛球鞋的球員,就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取得教師任用資格,到各校任職,在他們的教導下,各校實力明顯提升,像政大的玉清欉、復興工專的余富誠、光武工專的李明憲,都是大專棒運的幕後功臣。學校的支持程度,也是大專棒運發展的關鍵。以往各校均有球隊,但一年只參加一次大專杯,平常無固定練球時間,在有專業教練下,每星期都有固定練球時間,球員也磨拳擦掌,希望能多參加比賽,雖然大多數學校仍主張以課業為重,但目前觀念已逐漸改變,只要不影響課業,學校不反對球隊多參加比賽,是個好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