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10-31(謝國城)
健康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健民是強國的基礎,自從政府倡導全民體育的數年來,我國的體育活動確屬一年比一年活潑。各地老人們的早覺會普遍的增多,到處可看到小孩子在街頭巷尾玩棒球、足球的光景,休假日郊外的登山、越野、健行的人也很常見。今年對外比賽。我們的少年棒球隊贏了世界冠軍的日本少年隊。紀政繼楊傳廣在世運獲得了銅牌,尤其是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以後,我國的少年運動已經更普遍、更活潑,體育風氣富有朝氣,我國體育活動的遠景是可期待的。但是,為著發展國民體育,我們須要虛心坦白檢討反省我們的缺點。要普遍體育運動,提高水準,必定各方面合作及各項要素的配合始能達到,關於這一點,我們仍有需要研究發展的地方很多。發展體育應有提倡、輔導、鼓勵,欠一不可,目前似無需討論未來的理想,只要向著既定的目標,大家合作,腳踏實地逐步予以輔導,逐層予以推進就可以。行政力量可在體育施設器材,造成體育環境方面領導,體育團體在技術方面負責,工商界可在培養選手方面協助,輿論界在鼓勵方面合作。如果各方面能夠如此合作共策體育發展的話,配合最近的體育風氣,必定有很大的成就。體育應重訓練,運動會,各項比賽大會,是平常訓練結果的聯考,以及「發表」,應重體育內容、體育設備,而非形式。體育訓練的主要要素是場所、器材與指導,無場所、無設備器材,根本無法運動,無適當的技術指導難予提高水準。目前我國體育活動的最大缺點,就是這三項均欠缺,且不被重視。每屆世運的各項運動,很多更新紀錄,紀政的紀錄雖然平世運紀錄,仍要屈居第三名,可見世界體育不斷的進步。當然這是選手的苦練奮鬥所致,但是每屆世運場地的改善,器材的進步,訓練方法的改進,使選手的紀錄提高的成份不可忽視。觀摩的機會增多,就能豐富經驗,考驗平常訓練成果的機會,每屆世運前,各國各項運動都是花了很大的經費派隊出征,或邀請強隊舉行比賽,來做自我檢討的借鏡,知己知彼是得勝之道是不必多言的。雖然奧林匹克精神謂為重參加,但參加不宜草率參加,充份地訓練後參加而盡所有訓練及技術拿出來競爭,才有意義。日本田徑界前輩織田幹雄近日發表評論提起我國女子選手雖然派少,但紀政一人就為亞洲吐氣揚眉,無需以數量多取勝。體育運動要從開始訓練,無論何種運動,都是基本訓練最要緊,基本訓練要在體型尚未固定時期予以實施最理想,楊傳廣、紀政都是從少年時代開始訓練的。長大以後要矯正缺點較難,如果在少年時代打好基礎,以後技術訓練就容易吸收,進步也快。運動選手的頂峰時期,應在二十歲左右,但在我國常常對將近三十歲的選手稱為頂峰,實難令人瞭解的,大概是中學大專的升學主義打斷體育訓練所影響。這些缺點絕非選手之過,體育環境的造成應在領導方面。國際比賽場上的選手,是代表其國家對體育努力程度的表現,選手的榮譽就是領導者的榮譽,更是國家的榮譽。大家應該有所省惕,無平時的苦練,無環境的配合,絕不能有良好的成就,更絕無僥倖成名的。今年幸有紀政以及紅葉隊的傑出成就為總統壽,但體育界要趕緊準備培植更多的運動員,在未來的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仍然能繼續的讓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飄揚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