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甲組棒球預賽結束 文化輔大獲分組冠軍:遠東工專棄權暴露制度缺失(聯合報)

1986-03-06(台北訊)

大專院校棒球賽大專甲組預賽昨天結束,文化、輔大分獲分組冠軍,省體、北體獲分組亞軍,這四隊晉級交叉決賽。大專乙組方面,成大昨天以十三比二勝高醫,獲二戰二勝戰績,已取得分組冠軍晉級決賽,其他三組還需視今天比賽而定。昨天戰績如下:大專甲組:輔大勝北體八比一,文化勝健行七比零(以上均七局提前結東),復興勝遠東(棄權)。大專乙組:中興勝政大十六比六,勤益勝世新六比三,清華勝台大十一比六。五專組:台北工專勝致理十三比三。今天上午八時起,在台北市立棒球場及新生公園球場,續有八場比賽。大專甲組下午二時在兩地分別由文化對北體、輔大對省體,其中文化與北體之戰較受矚目,因北體在二日的甲組成棒聯賽中,爆冷門以四比三擊敗文化化身的味全。【本報記者蕭美君特稿】由於教育部規定,運動重點發展學校球隊除社會組比賽外,其他如大專院校或中學學校的比賽,均需參加甲組比賽,使得自認實力不夠的遠東工專棄權。在大專院校棒球賽中,教育部的規定似有商榷餘地。這次分在甲組的球隊有復興、健行及遠東三所工專,他們的實力自不能和社會甲組實力的文化、輔大、北體及省體相比;但以復興、健行的表現看來,他們打乙組卻有餘力。讓他們打甲組,每場被打得落花流水,是否會使球員打得毫無興趣,而失去教育部列重點發展學校的意義?這得從教育部設立重點發展學校的本意探討。(一)設立的目的,若是要使這些學校的球隊具有社會甲組的水準,參加甲組比賽是應該的,但是教育部應給他們兵源。以棒球為例,沒有七、八年的訓練,無法練出社會甲組的身手,而青棒國手免、甄試升學的國手,全部分發到文化、輔大、師大、北體及省體。復興等三所工專學校沒有國手兵源,又要他們在短短的兩三年中訓練出社會甲組的水準,這有如緣木求魚,也會使他們興趣大減。(二)若以求運動普遍性為目的,就不應強迫他們打甲組。業項運動是否具高水準,除了長期嚴格訓練有潛力選手外,普遍性也是重要因素。普遍性可使參與人數增多,從中遴選有潛力選手,並可使瞭解、支持這項運動的民眾增多,造成選手有求好的企圖;而門票收入多,也可使主管單位多辦比賽、增購器材等,成為一種良性循環,因此任何一項運動都要有普遍性的基礎。讓沒有體育科系的學校球隊打甲組,原本上就不公平,教育部應該先確定設立重點發展學校的目的,再依目的分組,才是推展運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