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罕見的問題球 暴露了棒球規則有漏洞:(聯合報)

1985-03-11(本報記者蕭美君)

輔大棒球隊昨天出戰日本立教大學隊,三局下半出現一個國內首見的問題球,暴露了規則的漏洞。三局下半輔大進攻,八棒黃義雄因對方失誤上壘,九棒孫昭立安打,輔大一、二壘有人,一棒吳德生觸擊成一壘前平飛球,立教一壘手桑原衝前接球,球碰到手套落地,本來站在壘包上不敢跑壘的黃義雄、孫昭立此時才開始跑,桑原撿起球先傳三壘封殺黃義雄,三壘手長島再傳二壘封殺孫昭立,吳德生雖奔上一壘,但大意離壘被觸殺,造成罕見的「三殺」,立教隊員就跑回休息區,準備換場。此時,輔大教練陳太正提出抗議,認為桑原是故意漏球,主審林朝琴也持同樣的看法,依規則判決吳德生出局,黃義雄、孫昭立回到原壘,比賽繼續進行。在規則中,當一壘、一、二壘,一、三壘或滿壘時,內野手故意漏掉界內高飛球(包括平飛球),打者出局,其他球員回原壘,如屬內野高飛球,主審應先宣告打者出局,但規則中並未說明觸擊形成的高飛球是否屬於此一規則應用的範圍,因此主審並未先宣告,造成問題球。依當時情況看來,桑原眼見跑壘員未跑壘,應有故意的意圖,不過他是向前衝,也可能無法把握球向而漏球,因此取捨就在主審的認定,但規列中並未有觸擊飛球是否屬內野飛球的規定,使主審在判決上發生困難。此外,部份棒界人士認為桑原是在第二動作時才漏球,如果此一看法成立,黃義雄、孫昭立見球落地才跑壘的行為,應屬盜壘,立教的雙殺或三殺將成立,這種看法則過於保護防守隊;而從另一角度看來,桑原若不碰到球,該球自然落地,再進行封殺傳球,於法就無不合,也對防守隊有利,均不合規則精神。這種情形就是規則的漏洞。在高水準,或實力相當的比賽中,雙方為了搶分,在有人上壘時,經常會採用觸擊戰術,上述的情形就會發生,為了避免糾紛,使教練、球員瞭解規則,及使裁判易於判決,棒協技術委員會應向國際棒總詢問觸擊形成的內野飛球,是否屬內野飛球之列,或建議修改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