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成了「看天球」?球場加蓋應加快腳步:(聯合報)

1985-02-10(本報記者蕭美君)

棒球成了「看天球」?根據統計,事實正是如此。自民國七十年起,由全國棒協主辦的成棒甲組春、秋季聯賽,中正杯、國慶杯錦標賽,或中華成棒代表隊選拔賽等重要比賽,每年總有幾次會因下大雨順延,或因前幾天下雨場地泥濘而順延,比賽遇雨的機會剛巧是二分之一。例如:七十年六月的中華隊選拔賽因雨延三天;七十一年三月的中華隊選拔賽不但因雨延四天,比賽中途還因雨中斷五天;七十二年三月中止杯及中華隊選拔賽因雨在近十天賽程中只打了八場,最後延到五月在台中、高雄舉行;去年三月中正杯也因雨順延一天,中途也有中斷。如果再加上台省主席杯、乙組賽、地方性比賽、軟式棒球賽及中日、中韓、中美成棒友誼賽,加上三級青少年棒賽,國內棒球比賽遇雨的機率高達七成左右。遇雨對比賽造成的影響很大,棒協競訓、裁判組人員要「待命」,但他們有自己的工作,請假就是問題;如遇比賽中途下雨,賽程要重新安排,造成作業困擾,而增加天數的開支也不是小數目。球隊在遇雨待命時,也要增加開支,更重要的是球員經過多日訓練,已將狀況調整到顛峰,下了兩三天雨,把氣勢、鬥志給澆熄了,比賽就無法表現出水準;而這些大比賽通常是做為選拔中華隊的依據,對中華隊實力也有影響。去年十一月的中華杯國際成棒賽,大部份比賽是在雨中進行,雖然事前大會已得到各隊諒解,但在私下仍有外隊抱怨天氣影響了他們的實力。日前棒協理事長嚴孝章在向教育部長李煥提出報告時,曾提出台北市立棒球場加蓋的計劃。依事實情況看來,這個計劃有加速實現的必要,否則增加棒協、球隊開支事小,影響中華隊實力及國際賽的舉行事大。在未實現前,棒協在安排重要比賽或聯賽賽程時,應考慮各地天候因素,最好避開各地易雨的時期,使比賽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