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邁向冠軍!:中華棒.缺些什麼?(聯合報)

1984-10-30(本報記者 蕭美君)

中華成棒隊不負國人期望,在世界盃棒球賽中力爭上游,開啟我國成棒史新頁,足證我國棒球實力確實是世界一流,今後努力的目標,應是爭取世界冠軍。中華隊這次能獲世界盃亞軍,過程相當戲劇化。先是在預賽連敗三場,在幾已晉級決賽無望的情況下,突又發神威大勝兩場而晉級決賽,然後又在法賽連敗兩場,眼見連第五名都有問題時,又連過五關,令有職業棒球制度的美、日、韓瞠乎其後,同時也擊敗了世界業餘棒壇超級勁旅的古巴,中華隊這種堅毅不撓的精神實令人欽佩。但是這個過程也顯示我國棒球隊員的表現太不穩定,國內棒界還有待努力。以打擊而論,中華隊在世界盃十二場比賽中,有幾場打擊率不到兩成,有幾場卻高近四成,這也是中華隊戰況會暴起暴落的因素之一。打擊不穩定原因很多,但依世界盃看來,中華隊最大的缺點是喜揮長棒,而忽略了短程安打的重要性,這一方面固然是明星觀念作祟,另一方面是觸打訓練不夠,日、韓在有人上壘時,大都能以短程安打得分,就是因他們有正確的打擊觀念及技巧。其次中華隊觸擊火候仍嫌不足,這對戰術的運用影響相當大。歐美球員重視打擊,但投手威力不足,因此常造成打擊戰,而中華隊的投手水準優於他隊,打擊的功力也不亞於他們,因此如何使國內球員能發揮穩定的打擊力,應是今後當急之務。從近兩次比賽而言,中華隊總讓人有差了些什麼的感覺,分析起來中華隊的攻防不輸其他球隊,但在戰術上卻有不夠細膩之憾。從本屆世界盃,中華隊的戰術不是太陳舊,就是放不開,這是教練團的責任,長久以來國內壕運,一直是球員比教練優秀,現在球員能打出世界一流水準,也是國內執練該加油的時侯了。此外,國內數練一直不能知人善用,有些球員被選上國手,卻一直坐冷板凳,無形中減低了戰力,這也要改革。從這一點要談談現行的選拔制度。目前由棒協組成選拔委員會,選出來的球員不一定符合需要,而以教練團選拔又經常失之主觀,及參考資料的缺乏,以致到正式比賽,才發現不能用,當然,如按美日以電腦選拔方式,或可彌補此一缺點,但仍無法符合實際狀況。因此在現階段,中華隊的選拔,選拔委員及教練團應力求客觀及符合實際需要,本屆世界盃中華隊投手群中,若多了像徐生明這類投手,應不會發生調度困難。中華隊國手的速度在本屆世界盃有很明顯的進步,但跑壘技巧仍嫌訓練不足;此外失誤太多,基本動作也須加強。經過這次世界盃,中華隊的新人郭進興、呂文生、呂明賜、鄭百勝及洪正欽等,都已經可堪大任,無青黃不接的顧慮,但只有三、五人可銜接,未來還是問題,而銜接緩慢的因素,即在國內比賽太少,球員技巧及經驗都無法快速成長,因此建立聯賽制度,及多舉辦高水準的國際賽,已刻不容緩。此外,我國棒運能有今日,不可諱言的是十五年前開始推展三級青少年棒運之功,但目前三級青少年棒運日益式微,使棒運呈倒金字塔,這將嚴重影響往後的水準,有關單位應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