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10-11(本報記者蕭美君特稿)
看過國慶杯成棒賽的球迷,大部份都有同一種感覺:「不精彩」。依我國成棒的水準,即使廿名國手未參加,也不應該打來如此沈悶。國慶杯已打了七天廿場,由各隊出賽情況看來,除了剛升級的青棒球員,其他球員普遍有技術停滯的現象,甚至球技不如往昔。這種狀況的成因,棒協可能要負大部份責任。自去年開始,中華隊要參加各項國際重要比賽,以致正常的比賽不能按常規辦理;有些球隊因好手參加中華隊集訓,訓練工作幾近停頓。此外,國內一年只有兩次大比賽,球員缺少比賽機會也有關係。長期看來,這種球技停滯的情況影響太大。因為自前年世界盃開始,中華隊的國手即多為老面孔,今夏的奧運表演賽也是如此,這二、三十位選手的比賽技術及經驗增厚了,但是其他近兩百位成棒球員卻無此因緣,加上缺乏訓練,兩批人馬的水準及經驗差距愈來愈大,形成中層架空的局面。如果不急時彌補,將來很可能出現「青黃不接」的窘境。這次國慶杯是個例子,雖然國慶杯的舉辦顯示棒協已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但是一年兩次比賽實在太少,棒協理事長嚴孝章已在前不久指示競訓組要改變現行制度,劃出棒球季,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多舉辦比賽,按常軌澈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