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參與本屆奧運後的審思:(聯合報)

1984-08-13(本報訊)

在美國洛杉磯所舉行的一九八四年奧運會,將於當地時間八月十二日亦即台北時間的本日閉幕。本屆奧運會固然多采多姿,但蘇俄為首的東歐集團國家,以政治藉口而進行杯葛,拒絕參加,多少使這次奧運的各項競賽活動受到了一些影響,因為有若干項目,東歐國家的選手,不乏出類拔萃之士,現在無法展露其技能於世人之前,不但令這些運動員們個人失望,而且也是全人類重視體育競技,以追求全球和平這一運動的一項損失。但本屆奧運,在我們解決了會旗會歌等問題之後,重新獲得了參加的機會,讓我們的體育健兒再度活躍於奧運競技場上,不能不算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由於我們經過多方奮鬥,忍受了無數屈辱,始獲得此一機會,所以為了要有好的表現,能讓世人對我刮目相看,不得不村度自己的實力,精選若干項目參加,而且在事前也的確做了若干的準備工作。然而運動場上無僥倖,一切唯實力是尚,我們所參與的各項競賽活動,實力與若干西方國家相比,很多仍有相當一段距離。所以一直到最後,我們只得到一面舉重銅牌、與一面棒球表演賽的銅牌,其餘都因成績不合決賽標準而被淘汰。在經過如此艱辛的奮鬥,重回奧運競技場之後,我們所得成績竟如此平平,除了或許已滿足了我們的「參與感」之外,不知還滿足了些什麼?而且,就是這種「參與感」的滿足,也是以若干重大痛苦的犧牲所換來的,實在沒有值得太多欣慰之處。因之,在這種情況之下參與奧運,我們更應珍惜,力求有好的成績表現才是,然而結果竟是如此,能不令人感到遺憾。我們在國際運動場上之所以一直得不到突出的表現,仔細分析起來說,有基本的原因,也有人為的近因。如不將這些原因一一消除,恐怕以後再多參加幾次奧運,也不可能突破現狀而得到多些獎牌回來。最基本的原因是:在我國的傳統文化裡,一向所重視的,均是智育上的成就;體育上的成就,似從未視之為的最高的「價值」之一。這種觀念反映於教育層面之上,才產生了升學主義。在升學主義普遍瀰漫之下,結果形成了青年體能的衰退,然則,又如何能從普遍體育活動之中,產生出類拔萃的體育運動人才?其次,我們的體育政策與體育運動組織一向未能走上健全的路子,也是主要的原因。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平時在各級學校,就著重體育活動,優秀運動人才的發掘與培養,尤其是大學,常不惜巨資訓練優秀運動選手,所以一遇政府號召,有的是充沛人才可資選用,代表國家參與競爭榮譽。反之,在東歐集團國家,或其他共黨極權國家,由於一向視運動競技乃為國家榮譽表現的一種方式,故不惜以國家之力加以有計畫的集中培養,所以也能有良好的表現。反觀我國,多年來的體育政策,始終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不定,而體育運動組織也不夠健金,結果運動風氣難於蔚成,人才培訓也受影響,長此以往,我們何時始能在國際體壇上有揚眉吐氣的一日?老實說,這並沒有任何終南捷徑,只有痛下決心,從根本做起,那就是:第一,要從精神與物質兩方面,給予運動員優厚的鼓勵,以求根本改變國人輕視體育運動的觀念。其次,要有一套健全的長期培養優秀運動員的政策;其基礎不但要廣,而且要顧及到自己的力量,短期內不妨項目有所選擇,以求專精,容易產生績效。其中尤其不可忽視的,是為加強推展各級學校的體育活動與運動競賽,一方面以之帶動整個社會體育運動風氣,另一方面可提早發掘具有潛力的優秀運動人才,予以有計畫的長期培養。如此雙管齊下,持之以恆,假以時日,不難使我國將來在奧運會上有令人注目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