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日美棒球隊比較 中華隊少了點什麼:(聯合報)

1984-08-10(本報記者 蕭美君)

中華成棒隊雖然在奧運棒球表演賽中獲得銅牌,但縱觀五場比賽,總覺得中華隊像是少了一點什麼,以致每場都維持在某種程度的水準,無法更進一步,處於瓶頸的尷尬狀態。看了日本對中華、美國及韓國三場比賽,可以發現日隊球路柔中帶剛,在細膩中含有極強的韌性,特別是教練團的臨場作戰指揮,更能抓住每一個關鍵,制敵機先,使棒球比賽趨於藝術化,日本得到金牌絕非倖致,而日隊的優點正是中華成棒隊缺少的那一點。國內棒球運動源自東瀛,因此接受日本最初講求技巧、動作細膩及整體戰術的風格,也由於棒球運動受體型條件的影響不大,這種風格一宜能在世界棒壇維持一定的地位,和歐美強有力的打法,形成一種制衡的均勢。近年來,亞洲和歐美球隊都想突破這種僵持的局面,歐美球隊開始學習亞洲打法,而亞洲球隊也對球員接受力量和速度,於是棒球運動步上更高的層次。我國在近幾年來已融合了歐美的打法,但是原本的亞洲打法,我國並未達到日本那麼的高境界,在融合歐美打法後不但還未到火候,而且還有走火入魔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步入了尷尬的過渡期。中華隊能有世界第三的實力,老實講是靠球員的素質,如果球員一個比一個,敢說中華隊國手絕不遜於日隊球員,但日隊卻能完全發揮統合戰力,使原先只有八分的實力,增加了一、二成,中華隊卻未能做到這種地步。從這次日隊採取的戰術看來,他們還是先求穩守,然後再步步蠶食,等到領先後,才運用靈活的戰術,控制敵人於股掌,因此日隊很少有一局中得分很多,也沒有一局會失分很多,若讓他們領先,對手的勝算就幾乎等於零;若日隊落後,他們就用這種方式步步追逼,對手只要稍有疏忽,戰況立即平反,因此心理壓力很大。比較起來,美國就粗枝大葉多了,球路剛猛有餘細膩不足,尤其是在戰術上,因此日美金牌戰,美國輸得不冤。中華隊在外形上雖似兼具兩者之長,卻均未達火候,因此讓人有少了一點的感覺,如中華隊要更上層樓,現階段必須兩種打法齊頭並重,不可偏廢,最重要的是國內教練應多學習日本靈活的戰術和臨場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