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01(本報記者林以君)
亞洲錦標賽國家隊成軍前,陳金鋒略帶感慨地說:「應該讓更多比我年輕的人來接棒,否則每次都徵召我,年輕人怎麼有出頭機會?」陳金鋒從青棒起就經常穿中華隊球衣,成棒階段的一九九八年曼谷亞運、九九年亞洲錦標賽,再到新一代球迷印象最深的二00一年世棒賽,陳金鋒都在。這樣頻繁代表中華隊,是好?是壞?陳金鋒有些宏觀的疑惑。他認為,如果連續代表中華隊出賽,固然是對他苦練實力的肯定,但在國訓中心裡,看著新一代剛進國訓棒球隊的小老弟,陳金鋒思考的是,他佔著一個位置,小老弟們相對減少一個名額,他們也走在苦練成功的這條路上,但未來呢?有更多機會展現苦練的實力嗎?兩年前球迷眼中的陳金鋒,預賽對南韓四打數全是安打,還包括一支全壘打,單場三打點,銅牌戰對日本隊則是驚天動地的單場雙響砲。可是陳金鋒說,球員的素質不太可能從比賽場數較少的國際賽中完整評估,像亞洲賽只打韓、日及大陸三場,前兩場可能就是能否進軍奧運的關鍵,頂多不出十個打席,說真的,他從未表示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在十打席交出像世棒賽一樣的成績。他說:「世棒賽還是先打預賽再晉複賽、決賽,這個比賽(亞洲賽)一下子就打出結果了。」「哦,誰敢保證呢。」他最不想見到的是媒體、球迷把輸贏的焦點放在他一個人身上,他自認沒有那麼偉大,他能盡力,而且保證全力以赴,甚至可以「盡到沒力為止」,但千萬不能讓他獨自扛起成敗責任。他繃緊語氣說:「贏球,不是我一個人贏,是全隊贏來的;輸球,當然也不是我一個人,是這個隊輸球。」出發往高雄立德棒球場熱身賽前,陳金鋒已和世界盃中華隊教練團、台灣體院報備了,這天起他要下場比賽,打DH,第一、三、五、七局首打席上場,這是找回比賽感覺的機會,本月廿七日中華隊出發赴日本前,他都會自動請纓。為什麼只打這四局的首打席?有的學弟開始猜:「他可能想先練練壘上沒人的時候,專心揮擊攻上壘吧。」還來不及向陳金鋒求證,他已經拎著球袋準備出發了,他丟下一個問句:「今天幾號?(九月)廿七嗎?」學弟回答:「廿六號而已啦。」他雙手摀著太陽穴,以略帶緊張地語氣說:「只剩一個月了。哇!」(系列三,「佛影禪心陳金鋒」系列請見聯合新聞網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