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13(本報記者林以君)
曾有球迷在網站上提出:「如果這些轉檯球員有足夠影響力,那魯灣還會倒嗎?」這個邏輯通不通,尚待推敲,但若他們提不出在目前的悲情弱勢下,仍能在新聯盟生存的足夠理由,就真的只能任人宰割了。現在看到的是轉檯球員的「悲情」面,工作權看似被剝奪,卻又找不到白紙黑字的證據,如何能像立委諸公所言,向體委會、勞委會討公道?反倒是悲情氣氛這麼濃,正對照起他們當初離開原球隊時,那些球團的處境。封殺轉檯球員的理由千百種,講得通、講不通的都有,但左手以低姿態與中華聯盟妥協,右手以悲情包裝轉檯議題,那就太小看自己能力了。想想看,如果新聯盟少了徐生明擔任「第一金剛」隊總教練,換成某個名不見經傳的外籍教練,新球季的對抗性如何?兄弟象隊少了「黃金戰士」陳致遠、興農牛少了「阿甘」蔡仲南,又會如何?在昨天的記者會上,轉檯球員們感謝中華職棒曾經給他們舞台,創造身價,感謝那魯灣認同他們的身價,高薪挖角,但現在卻怯於啟齒,告訴正反兩面的球迷,新聯盟、新球季少了他們,會有什麼影響?那站在反對者的立場,封殺他們,又有何不可?轉檯球員失去舞台,與全台眾多失業者相較,又有何異?但是,孫昭立自修苦學,習得一身體能訓練功夫;吳復連知人善用,帶領金剛隊連霸總冠軍;洪一中在中華隊捕手任內調教兩聯盟頂尖投手,截長補短;或許,澄清轉檯理由與自我推銷都無法改變事實,但至少讓有心的球迷,找到同情的立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