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14(本報記者林以君)
年代公司無疑是讓職棒徹底打進每個台灣球迷家中的靈魂角色,經由有線電視台的穿透力,極盛時期的職棒轉播把球迷的生活切劃成「職棒」與「非職棒」,但這把利刃,也可能傷人、傷己。十三年前職棒成立,無線電視台對職棒轉播並無十足信心,更沒有所謂要付出「權利金」的概念,能把攝影機架在球場已是「造福球迷」,聯盟還要提供便當呢。年代董事長邱復生算是眼光較遠的經營者之一,願意提供固定頻道給運動迷,TVIS頻道應運而生,但有頻道沒有固定及強檔節目,這個頻道形同虛設。爭取職棒長期轉播合約是運動頻道的生存關鍵,八年前擁有職棒轉播權的年代除了有繼續轉播職棒的需求,也必須在直播與票房的槓桿上找到平衡點。依當年的狀況是,直播場次增加,球團的票房就受影響而下滑,部分球團對此相當敏感,因為票房高低關係到轉播權利金的分配。操作「槓桿」的精妙之處,在於既要滿足電視機前球迷,又要符合球團期待,但即使操作得宜,只是有繼續轉播職棒的「入場券」,未必能以優先續約權取得另一次操作槓桿的機會。而且,要投入職棒轉播事業,除了專業人員,還要有造價上億的OB(轉播)車數輛,以支應兩地開賽,偌大的投資只為能繼續轉播以職棒為主的運動賽事。一九九五年八月五日,中華聯盟決定九七到九九年電視轉播權公開招標,引起當時仍擁有轉播權的年代公司反彈,年代表示,「若轉播權轉移,將立即增加直播場次。」十三天後答案揭曉,和信集團以十五億四千餘萬元「天價」標下九七至九九年轉播權,年代的心血幾乎付諸東流。失意的年代公司與當年另一個苦於加盟中華職棒聯盟不成的聲寶巨人隊,相當於乾柴遇上烈火,年代有電視媒體,聲寶巨人隊負責人陳盛沺又是當時的全國棒協理事長,握有行政資源,雙方決定自組第二聯盟,造成職棒天下一分為二。(系列七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