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成棒賽報導:中華隊實力分析(聯合報)

1982-09-03(本報記者 蕭美君)

這次來我國參加中美加三國成棒賽的美國隊教練巴魯夫,在比賽結束後說,中華民國的棒球大有進步,尤其是長打能力增強,令他吃驚。目前,中華隊經常排上陣的十三名打擊手,可說都是強棒,而且表現穩定。在中美加棒賽,中華隊的平均打擊率三成三一,有八支全壘打。不過,中華隊員大多喜歡握長棒,忽視短棒的近程安打,將來在正式比賽時可能會因此吃虧。在中美加棒賽中,中華和美國交手兩場,第一場比賽美國採長棒打擊,只有七支分散安打,結果輸了球;第二場美國隊學了乘,用短棒順球勢打擊,短程安打頻頻,擾亂了中華隊防守,才得以八比二大勝。此外,世界盃在漢城及仁川的三個比賽場地,全壘打距離均比台北市立棒球場長,不易擊出全壘打。因而,中華隊更需要培養短程安打的能力。中華隊投手群中,郭泰源快速略為上飄的球路,及葉福榮偏高的變化球,可能比較合美洲球隊的打擊胃口,但對日、韓亞洲球隊應有遏制力量。黃平洋的中間轉向內、外角的變化球、劉家齊的下墜球、黃廣琪的快速內角球,較能壓制美洲球隊。陽介仁的低肩大孤度變化球在兩、三局內,對手恐很難適應,是理想的救援投手。防守是中華隊的一大弱點。在中美加棒賽中出現十次內、外野的失誤,似嫌偏高。專家認為,所以如此,是因選手太過急躁。中華隊教練需要在比賽時特別注意選手情緒,避免再有此失。這次中華隊的實力是我國歷年來最好的一次,如能發揮潛力,應有希望能得到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