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07-16(本報記者 蕭美君)
兩位正在左營集訓的成棒準國手,已和日本一支著名的業餘成棒隊簽約。但是這件事一直未公開,因為他們怕受排擠而失去當選國手的機會。棒球界中,下層互相傾軋的現象一直暗潮洶湧,如今更日趨嚴重。棒球教練互相不服,裁判各成派系,早己是公開的秘密,目前球員之間竟也出現這種現象,實在令人感慨。一位棒界資深人士說,這種現象源自國內棒球選手出路狹窄,為了爭奪就業機會甚至不擇手段,而棒球界息息相關,牽扯起來就成了整體問題。這兩位準國手就是怕因已有了較國內為優的待遇,造成別人妒嫉,這種情況在以前曾經發生過,一位已到日本的球員就深受其苦。自從高英傑、李來發加盟南海職業棒球隊,為國內球員打開東瀛之路來,我國先後已有七位球員赴日加入職業、業餘隊,目前雖以郭源治成就最大,但是其他球員也不是表現不好,而是受到主、客觀因素影響,使他們不易發揮,日本棒球界看出這一點,認為我國球員的可塑性很強,所以仍不斷的來華網羅好手。球員在國內既然無法發揮,不能找到其他出路,只有希望被日本球探賞識,取得生活、職業上的保障,但是在別人惡意的破壞下,極可能失去就業機會,如果因此而落選,更會使國家蒙受損失。這種現象的另一個主因,還是在於國內一直沒有整體有計劃的為球員謀求出路,例如去年輔大和榮工處建教合作,一腳踢開葡萄王,使工商企業心灰意冷,味全原本想將有建教合作關係的文化大學畢業球員找回來,也因此打住。此外,在棒協獎勵中華隊的辦法中也只有補助金及出國比賽的獎勵,根本就沒有想到球員出路問題。為球員安排理想出路已是刻不容緩之事,再拖延下去不但會使棒界更加混亂,棒球水準也難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