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31(陳鉉煒/台中市陳鉉煒小兒科院長)
「少棒冠軍」該是很多年過三旬國人的歲月記憶吧!從威廉波特開始,數不清多少個午夜鬧鐘喚醒大家,只為看咱們中華小將揚威異域。從民國五十七年的台東紅葉打敗來訪的日本世界少棒冠軍隊,到最近剛獲得亞洲少棒冠軍的澎湖講美,時空縱然相隔卅多年,一在山之巔、一在海之湄,台灣的棒球薪火就是如此傳承下來。但是,風光的背後也暗藏許多不為人知的苦練辛酸,美國賓州兒童醫院兒童骨科主任多曼茲(John P.Dormans)指出:「因為少棒選手(尤其是投手)特別容易罹患『少棒肘』,這種內側的肱上髁發炎,是因為反覆使用過度造成屈曲及旋前肌群的受傷,所以一般少棒聯盟都會禁止小朋友投曲球(curve ball),因為投曲球的時候,會使手肘內側的尺骨旁枝韌帶造成極大的壓力,而形成骨凸部分斷裂」,而且速度愈快,曲度愈大的曲球,愈難讓打擊者打到,就會對投手造成愈大的傷害。內側肘關節疼痛是少年投手的通病,在青春期前,這些選手的次級骨化中心正在成熟中,經過反覆投擲棒球之後,會造成內側上髁的牽引性骨凸炎,小朋友這時候會感到疼痛(在肘部的內上髁區),必須強制投手休息4-6周及接受復健物理治療,如果小朋友仍然繼續練投,因為次級骨化中心尚未完全癒合,而本身又求好心切常投變化球、曲球,這時肘部內上髁可能造成撕裂性的骨折,那就代誌大條囉!還有一個疾病叫潘能氏病(Panner,s diseare),也是在少棒投手可能發生的疾病,因為反覆性擲球造成遠側肱骨骨 的成骨核發炎,這是屬於一種骨軟骨炎,通常會感到疼痛,患處會造成劈劈啪啪的摩擦聲,尤其是將手臂旋前及旋後的時候特別明顯。咱們中華小將這次亞洲少棒四戰全勝,冠軍戰以7:0完封大陸隊,說棒球是「國球」可真一點不為過,不過,在小朋友和別人車拚之餘,他們的身體保養也是要特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