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4-28(記者劉衛莉/專題報導)
在台灣最後一場球賽,張誌家輸了,但他並不難過,「盡力就好,如果每場球賽都會贏,那有什麼好看的。」看他一副自信滿滿,可是聊到將獨自離鄉背井,他也不諱言是「既害怕又期待」,「小時候的願望就是到國外打球,那代表『你成功了』,可是難免會擔心適應不良。」日本,多少人心中的度假天堂,既可觀光又可 Shopping,張誌家卻一句話頂回來:「我不喜歡日本!」他曾到日本打過兩三次棒球,對日本的印象就是 Shopping,真要度假他會選擇東南亞一帶,可以玩些水上活動。他並表示,到日本後,一年有一百三十幾場球賽,比台灣一年打七十幾場多出一倍,他也沒有太多機會去日本各地旅遊。張誌家吃東西辣又鹹,從不吃魚,對生魚片、壽司不感興趣。他說日本食物太清淡,可能必須帶幾罐辣椒醬去日本配飯吃,「但醫師說我尿酸過高,日本球隊對球員的體能控制又相當嚴格,我會強迫自己去適應,盡量吃得清淡一點。」去日本後,會先上日語課嗎?「沒有時間吧!反正有翻譯,沒問題的。」張誌家笑稱,到時他的翻譯還有另一個功用是「叫他起床」,有專人「叫床」,阿家絕對能準時到場拚球。如今 21 歲的張誌家,自認該有的都有了,沒有金錢壓力,他請父母不要再工作,由他負責奉養。「不過沒有人會嫌錢多,我現在只是在台灣成名,我的下一個目標不只希望能揚威日本球壇,更打算讓美國球迷也認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