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網友 帶領小朋友快樂打球:(聯合報)

2002-02-03(本報記者林以君)

去年十一月世界盃棒球賽後,全國瘋狂地拿「世棒賽銅牌」當「神主牌」膜拜,但昨天結束的「第一屆關懷少棒冬令營」卻是個不利用世棒銅牌光環創造附加價值、不利用世棒賽英雄當宣傳招牌的活動,它在棒球聖地花蓮悄悄誕生,荊棘遍地的台灣棒球之路或許將從這裡「再出發」。這是台灣棒運走向的「轉捩點」,以往說得多、作得少的球迷,從這個活動開始,嘗試介入基層棒運發展,世棒賽球迷由旁觀者轉成帶頭的參與者。這些電腦鍵盤前的球迷網友,搖身一變成為冬令營的帶隊哥哥姐姐,把他們心中「非錦標主義」的棒球理念,傳達給僅剩六支少棒隊的花蓮基層棒壇,世棒賽中華隊總教練林華韋高度讚許,親自出席並頒獎。冬令營活動後,他們選出「漫畫獎」、「(陳)大豐獎」、「勤學獎」及「模範獎」得主,少了冠、亞、季軍,也沒有單場MVP,在這裡,生活教育與球技好壞同樣重要,關心隊友與關心對手都是學習重點,得獎的小朋友,成為非錦標主義少棒運動的「種子球員」,他們是散佈「快樂打球」氣氛的棒球天使,為下一次世棒高潮積蓄熱情。「八寶」像大多數球迷一樣,從職棒賭博、放水案後就不再愛看棒球了,世棒賽意外地讓大家重溫棒球帶給台灣人的共同美好記憶,她們重新關心起棒球。類似的關懷花東少棒活動不曾間斷,但由世棒賽網友發起的,這是第一次,他們或許天真地想要改變些什麼,他們或許要滿足自己付出的慾望,活動的內容雖然不夠完美,但她們已通過「棒運再出發」的起跑線。冬令營義工有的請特休假,有的遠從台灣地圖上的對角線來到花蓮,只因為這是他們自覺「可以作些什麼事(DO SOMETHING)」的地方。火車、飛機載走了義工,但留下的是他們的汗漬與棒壇再出發所需的動力。他們不再認為改造一灘死水的棒球路,是兩聯盟、全國棒協、體委會的事,未來他們將全力堅督;他們不再認為報導窮鄉僻壤地區的棒球新聞只是體育記者的工作,他們化身「義務體育記者」,把所見所聞以電子週報方式傳遞給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