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09-11(本報記者 蕭美君)
我國棒運已亮出了黃燈。十年前,我國少棒崛起於亞洲與世界少捧大賽,掀起了國內棒運的熱潮,只要有比賽,幾乎場場爆滿。可是近年來,觀眾大減,主辦棒球賽已成為燙手山芋,間接導致棒運的低落。日前在台北舉辦的中美成棒賽,棒協支出八十萬元,只收回六十四萬。今年遠東區青少棒、少棒賽,觀眾不踴躍,棒協帳簿又出現赤字。棒協因經費不足,幾乎沒有專任人員,行政效率無法提高。最重要的是沒有專任語文人員,不但無法和國外保持密切連絡,就連國外棒運的發展、實力都沒有可靠的資料,甚至自己辦國際賽,還是臨時抓公差找人充當翻譯。棒協每年在春、秋季選拔賽各選出一支中華成棒代表隊,可是各成棒隊都對入選國家代表隊興趣索然。一位教練說,打來打去還不是自己打自己,除了增加一點比賽經驗,對實力毫無幫助。一位球員更明白的說,不出國觀摩再多打幾場還是一樣。每次比賽碰到的都是老面孔,球路、作戰方式都摸得一清二楚,越打越沒勁。在這種情況下,觀眾當然銳減,於是棒協收入不足。棒協本身應該檢討,如何舉辦精彩的比賽,把觀眾吸引回來。此外,有關單位也應全力輔導振興我國的棒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