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景氣,連坐板凳的都少了:勇士「杜仔」談戰略:賽程縮短 沒有低潮的本錢 人手吃緊 球員防守得兼職(聯合報)

2001-03-07(本報記者林以君)

讓日報記者起個大早,必定要有強烈的理由,否則對習慣清晨才就寢的記者來說,極不人道。「職棒春訓」這理由不見得好,載著區區十五名記者的遊覽車,還是滑向嘉南平原,唯一的理由是想探探,台灣的職棒是否已離冬眠期。這裡曾是一片蔗田,台灣大聯盟嘉南勇士隊在此駐場邁入第五年,偌大的棒球市場也像蔗田一樣,仍需施肥、灌溉。職棒市場的萎縮、蕭條,處處可見。極盛時期,文字、攝影外加電台、電視台記者自己出錢趕搭飛機南下各集訓點,生怕錯過某個王牌球員熱身操的畫面;市場黯淡,聯盟、球團出飛機票,今年記者們還是提不起勁兒,聯盟荷包也緊,飛機票換成遊覽車,依舊盛情邀約採訪,否則僅存的球迷都還見不到報導。春訓要看些什麼?不重要,但眼睛得緊盯著球,「春訓的棒球不長眼」。整整三個月沒碰球的球員們,不論投、打,都還沒個準頭。打者高飛球的頻率高,球氣得到處亂竄,一季閒置的木棒,還沒找到和棒球最親密的接觸點。全場控球最準的,是價值十數萬元的「投球機」,它不但準,連球速都不變,春訓得靠不變的「它」,球員才能慢慢找回球感。「杜仔」杜福明總教練卻變了。倒不是他圓滾滾的肚子,而是二度擔任勇士總教練,應對媒體的手腕更靈活了,他把本季縮短為六十場的季賽戰略說得頭頭是道。經費短少,使得每隊人手都少,本土減為十七人、洋將三人。內野手少,一個球員得兼兩個甚至三個防守位置,這是「發展第二專長」,今年連坐冷板凳的人都少了。而為了支援年底世界盃棒球賽在台灣開打,球賽減為六十場,掌控勝敗關鍵的投手,沒有陷入低潮的本錢,從低潮再爬起來,可能季賽也快結束了。「縮水」的不僅是人手,薪水也少了,球員、教練都一樣;賽程也短了,一隊一季六十場,一周少則兩場,多也不過三場,中間最長可能有七天沒賽程,休息、練球的時間比下場時間多很多;電視轉播也少了,每週三、四的比賽時間,電視台也改播其他節目,週五至週日才播三連戰。勇士隊提早一周開練,但現在就要他們預測本季戰績、票房,等於在播種時問農夫,今年底可以收成多少銀兩一樣不切實際,有太多無法預測的因素等著發生,受傷、低潮都是。從溫暖的棉被窩被挖起來採訪春訓的媒體也沒有好話地說:「打職棒,又不是比賽誰練得早。」這話不離譜,但聽在教練們的耳中,除了刺耳,又能如何?樣樣都縮水的職棒,如何能喚醒冬眠中的球迷呢?球場上的人有些茫然,在找到答案前,只能做著五年來同樣的工作,人人期待記憶中的滿場觀眾、滿口袋鈔票,但個個沒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