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1-19(本報記者賈亦珍)
國內的青棒賽已成為圍獵場,來自各方的「吸血獵人」競搶優秀的青棒選手送往國外,已到了惡性搶人,嚴重破壞棒球倫理的地步。無論是已結束的高中棒球聯賽,或進行中的金龍旗青棒賽,以及年中將舉行的青棒國手選拔賽,這些追逐優秀青棒選手的「吸血獵人」都蜂擁而至,並展開各種不擇手段的挖角行動,這些棒球掮客有的是外國球探或經紀人,也有國內教練或裁判兼差。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表現不錯的秀峰高中投手葉丁元,他在經紀人安排下,去年中秋節左右瞞著學校私自到美國職棒測試,學校發現後,立即要求他離隊,使得葉丁元今年無法參加各項青棒賽。一手組成秀峰高中棒球隊的陳際塘被此事氣壞了,葉丁元家境清貧,學費都是陳際塘代付的,獲得的回報竟然是「私奔」,他說:「如果這樣的風氣繼續下去,誰還敢組球隊?」少了葉丁元的秀峰高中,今年在高中棒球聯賽及金龍旗都打得不好,這讓陳際塘更氣,本該是歡喜收割的一年,反而因家變而歉收。類似的情形今年還是陸續發生,台北一支棒球名隊的幾位好手也連袂私自到澳洲參加美國職棒亞特蘭大勇士隊的測試,校方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的學生已生異心,知道內情的人也不敢告訴教練,怕發生類似葉丁元的事件;不只如此,甚至連青少棒都已被盯上,並且開始進行有關的安排。過去的挖角都還能規矩地透過教練管道探詢,但由於大部分教練都希望選手能完成高中學業,讓球技成熟一些再作進一步發展,使得挖角的成功率不高,這兩年來,掮客開始透過多管道地下手,教練仍是一個途徑,但有些人從家長下手,有些更直接找選手談。偏偏現在的選手一切「向錢看」,對培養自己的球隊及教練毫無忠貞之心,只要有機會、有錢賺,就可以把球隊一腳踢開,自己跟掮客就把事情談定了。選手有發展的機會,沒有人會阻擋,問題是這些掮客喜歡採生果子,只要看起來有一點潛力,就以低廉的價格把這些短視的選手簽下來,並往外送,反正不能用就送回來,佣金照賺不誤。結果倒楣的是誰?當然是球隊、學校以及國內的棒球發展。選手呢?別笑,即使有搞頭,也會後悔自己太廉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