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12-28(本報記者 蕭美君)
在中日棒球交流計劃下,日本各級棒球隊來訪的相當頻繁,這固然是個好現象,但是卻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在來訪的日本各球隊中,除了成棒之外,其他均不堪一擊。但是嚴格而言,日本成棒實力也不比國內高,以最近來訪的松下與名古屋為例,松下雖得到三勝一負的戰績,但是其中兩場,台電與葡萄王是應勝未勝;名古屋戰續二勝二負,但其中一場,味全也是因輕敵而反勝為敗。其餘成棒以下的球隊更不用說了,造成這個問題的因素,應從日本隊組隊的狀況探討。一、松下與名古屋成棒隊,在日本業餘棒界能夠獲優秀戰績,相當有其一定實力,但是水準不一定能和我國近年快速成長的成棒水準相提並論,而且他們來華比賽,多屬公司「酬庸」的性質。二、日本國民的經濟能力,是世界一流的,組支球隊來鄰近的我國比賽,花費不多,況且全國棒協有時還予以補助,因此「比賽」成為「觀光」的代名詞,這種情形尤其以三級青少年球隊發生的最多,大人觀光,小孩打球,已司空見慣,實力強弱與否,是另外一回事。三、日本三級青少年棒球水準,一直居於我國之下,曾獲得世界少棒冠軍的日本棒界,當然不甘雌伏,借交流計劃來我國比賽吸取經驗,就成為一種求進步方式,實力自然不好,往往打個全敗的戰績回去,像日本明治神宮賽的各級冠軍隊,就是以這種方式訪華,以青棒為例均是派一、二年級學生來我國比賽,真正的冠軍隊成員,卻未隨隊,因此近幾年來一直輸多勝少。此外,日本隊來訪的頻率,要較我國訪日的為高,我國球隊不能與真正強的日隊碰頭,又不去訪問,對水準的提高並無助益。因此一些棒球專家們建議,今後在交流計劃中,「質」與「量」必須並重,我國球隊也要多去日本比賽,這樣才能真正對提高我國棒運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