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08-18(本報報導 蕭美君)
中華青棒隊昨天能在驚濤駭浪中,擊敗強敵地主布羅瓦郡隊,完全是靠兩支「遲來的全壘打」。昨天的比賽兩隊攻、守都有水準的演出,尤其在長打方面,幾乎是一場「全壘打」比賽,勝負關鍵就在全壘打數的多寡。全壘打固然是扭轉乾坤的重要因素,但到底是可遇不可求,在比賽中不一定牢靠。當然,若一支棒球隊的球員,每一個人都有擊出全壘打的能力,則全壘打可能成為該隊的致勝本錢。但以中華青棒隊而言,全壘打火力以近兩場比賽看來,只集中在陳正中、趙士強兩人,這兩人如不能發揮長打威力,中華隊就幾乎沒有可信賴的長打者,假如陳、趙兩人昨天沒有擊出全壘打,中華隊就是敗隊,所以這並不是個好現象。依昨天的狀況而言,陳正中扳平的那支全壘打,其實應是布隊投手的失著,布隊投手拉脫禮在前六局深怕中華隊發揮長打,一直不敢投直球,幾乎都以變化球來對付中華小將,七局下拉脫禮見中華隊已兩人出局,大勢幾乎底定,因此在心情上難免放鬆,在投出一好三壞後,又不願將陳正中保送,想早些結束比賽,因此就投了一支正中直球,陳正中抓住機會,猛力一揮,才造成全壘打扳平。如果拉脫禮不投直球,或保送、或被陳正中擊出安打,中華能不能扳平,還是未知數。全壘打的形成必須的先決條件是:打擊者本身的腰力、臂力及揮棒姿勢,耍密切配合得宜,棒子與球的觸點應恰當,此外多少還是靠一點運氣,這些關鍵缺一不可,否則即成無效的高飛球。全國棒協理事長謝國城曾經說過:「全壘打與高飛球是鄰居」,可見全壘打是可遇不可求,並不可靠。因此,全壘打不是致勝的唯一方法,更不是得分的屏障,中華隊如要在以機的比賽中取得較高的勝算,不能再迷信「一棒定江山」的全壘打,還是要以長、短距離的安打,及適時短打兼施,達到得分致勝的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