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07-23(本報記者蕭美君)
被視為我國成人棒球「開路先鋒」的文化學院棒球隊,在美國阿拉斯加「皇冠杯」世界棒球錦標賽中遭到淘汰,對這種十分不理想的情形,棒球專家們提出了他們的看法。體型專家們認為,體型的差異,是文化隊輸球的因素之一。歐美人的體型平均較亞洲人壯碩,臂力也大,因此長打能力強,每一棒均有全壘打能力,直接威脅到我國球員心理。目前日、韓球員的平均身高也有增加的趨勢,像韓國主力投手陳孫滿就有一八八公分。由於體型的差異,因此專家們認為國內在訓練投手的觀念上也應改變。一般投手在觀念上認為只要球被擊出去,即是自己威力不足,因此都勤練變化球。我國球員身材不夠壯碩,想要擊出長打,必須先作預備動作,所以變化球就產生威力,但是外國人臂力強,不必先作預備動作,有足夠的時間觀察球路,通常變化球都較直球慢,於是變化球反而無效。專塚們表示,被擊出安打的球才算是真正的被擊到球,而且速度快的球才具威力,所以國內在訓練投手時,應該加強這種觀念。此外,我國球員在體型上吃虧,更應在基本動作、戰術上多加強,以補不足。經驗作戰經驗不足,也是文化隊遭淘汰的因素。我國三級青少年球員因有世界大賽的機會,經驗豐富,但是打到成棒,作戰的方式和技巧運用,都大不相同,而我國日前絕少參加國際比賽,邀請外隊來訪也只是偶爾,因此作戰經驗不足,在緊要關頭無法把握機會,或臨危不亂,以致敗陣。此外亞洲杯已有四年未舉辦,我國球員不知實力與亞洲日、韓兩強到底差距多少,因此難免有恐懼感,文化在皇冠杯對韓置之戰,所失兩分均是緊張失誤所致。基礎棒運的畸型發展是我國成棒打不出好成績的最大原因。國內棒運對於三級青少年棒球寄望過高,而產生了為錦標而打球的觀念,球員均是速成或填鴨式訓練下的產物,事實上並未打好基礎,到成棒後由於學業、就業的問題,更無法專心練球,但是國外卻剛好相反,三級青少年棒球時期是學習階段,以近十年的時間打下基礎,然後在不愁學業和職業的情況下,專心鍛鍊體力和技術,因此國外成棒水準較我國為高。此外,國內雖大力發展棒運,但是卻沒有一個符合國際水準的球場,而且球場數量也不夠;棒球用具太貴等問題都直接影響到成棒的突破。專家們都表示連接棒運必須要從基本做起,揠苗助長並非正途。他們希望棒協在全國上下檢討棒運、研擬發展方案的此時,將所有問題、困難向有關單位提出,從根本上使棒運納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