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12-23(記者李國彥∕台北報導)
「泛亞電信雷公隊」的新聞炒了兩天,那魯灣公司前天還發出「簽約記者會」通知;但泛亞公司代表昨天到場後全不是那麼回事,他們明白表示,泛亞不考慮每年花五千萬元認養球隊,所以昨天簽約儀式臨時改為將繼續談合作的「說明會」。對此情形,那魯灣雖有些尷尬,但仍獲得泛亞保證,雙方可以繼續討論合作細節,除了泛亞不考慮以金錢方式認養,但能結合雙方行銷通路與資源,以互相推銷各自產品的方式合作,創造雙贏局面。那魯灣在昨天以前雖一再對外表示「已有一家公司認養了雷公隊」、「那魯灣已與泛亞確認合作關係」、「泛亞已經點頭了」、「草約已經送去,只等正式簽約」,但最後竟出現變化。記者會前,那魯灣正、副董事長都未露面,已不尋常;記者會開始後,那魯灣總經理陳進堂的開場白也令人摸不著頭緒,他說,合作方式有待局部修正,並且泛亞總經理魏士明目前在美國度假,所以相信明年還會繼續討論進一步的合作內容;直到代表泛亞出席的美籍副總經理李篤行致詞時,才切入「主題」。李篤行表示,基本上泛亞對那魯灣所訂的「雷公認養金」五千萬元沒有意見,「因那好比商品標價,完全是賣方認定,但賣不賣得出去,則全由買主決定」,他強調說,重點不是錢多少的問題,在球衣正面繡上贊助商名稱,或在球場內懸掛看板的時代都已過去,「結合雙方資源,想出更多活動的新點子,創造新的合作模式,與那魯灣變成一種夥伴關係,才是我們想要的合作方式」。本報記者 李國彥兩項原本「樂觀」的職棒合作案,最後都出現「凸槌」的結果,但那魯灣獲得泛亞電信可繼續洽談其他合作方式的承諾,仍算小有收穫。由於景氣未復甦,加上國內職棒大環境惡化始終找不出解決之道,職棒近年彷彿成了瘟神,不只球隊相繼解散,連想找買主或贊助企業,都被委婉地說「NO」。時代在變,想法也必須跟著變,面對新世紀的來臨,職業運動的經營者如果還抱持著球場裡掛看板、球衣上繡廠商名稱的經營老觀念、舊作法,或坐等大筆贊助金或認養金自動送上門,都已落伍了。泛亞電信公司副總經理李篤行昨天提出了美國職棒目前的作法,或許對國內球團目前的經營困境具有指點迷津之效。他說,美國職棒的經營者已走出棒球場,主動與其他產業洽談結盟關係,不是談誰拿錢給誰用,而是結合雙方的通路資源,共同為雙方的產品促銷,將對方的客戶群開發成為自己的新客源,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雙贏局面,結盟的規模如果越大,效果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