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球迷 球團模糊了焦點:(聯合報)

1999-12-05(梁敬彥∕大學生(高雄市)

四日民意論壇「台灣職棒末年在世紀末?」一文,筆者認為,台灣的職棒現今的問題,已不能再在「球場設備」這個問題上作文章,而該從「經營策略」上作一個通盤的探討。今天為什麼沒有很多人要到球場上看球?因為比賽已經沒有了「號召力」。老一輩的職棒明星隨著年華老去,實力早已大不如前;新一代的票房明星,因為大環境的不健全,所以他們選擇出走到美、日職棒。職棒比賽排不出可以吸引球迷走進球場的「新戲碼」,球團只是一味地搞一些球場造勢活動,球迷到球場是看比賽的,可不是來看「嘉年華會」的,球團的經營方向模糊了焦點。職業運動是現實的,而「身價」就是明星的標竿。台灣職棒的薪資結構的訂立,該師法美日職棒的模式,拉大一、二線球員的差距,給球員努力的空間。一個球員,如果他有本事打個廿支的全壘打,投個十五勝,你就應該有給他二、三倍於今年的薪水的氣魄,這樣的職棒才能在良性的刺激環境下,激發球員努力表現的鬥志,給觀眾一場又一場好球可看,一波又一波的話題可以討論,又怎怕球迷不回到球場看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