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06-06(本報記者 蕭美君)
「跑壘」是棒球場上得分的必要手段,正確的跑壘姿勢,及跑壘觀念,不但可以使打擊者本身增加上壘的機會,而且還可以得分,甚至扭轉乾坤。但是在四天十二場比賽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的青棒球員都犯了跑壘姿勢錯誤及觀念不正確的問題,不但影響得分機會,而且連安全上壘都不可能。大多數的國內青棒球員在跑壘時,跑步的姿勢並不像正規的手擺在前面左右擺動,而是在兩旁或後面擺動,影響速度甚大,而且跑壘時也不是直線進行,卻是呈不規則路線,無形中增加了距離。當然速度並不是能快速上壘的唯一要條,像日本職業棒隊羅德隊,曾網羅了東京世運日本百公尺名將飯島打棒球,原本想靠他的速度代跑搶壘,但是飯島時常被牽制或封殺出局,原因是飯島的直接反應,及反應後的瞬間爆力不夠,國內青棒選手在跑壘時也犯了同樣的毛病。青棒選手在跑壘時,通常都是以壘包為目標,所以在壘前三到五步時,就開始減緩速度,而刺殺與安全上壘只在剎那間,壘前就減緩速度無疑自殺,因此國內棒球專家都認為,跑壘員應將跑壘目標放在壘後五公尺處,以增加最後衝刺力,這是應培養的觀念。棒球教練在教球員打擊時,都希望球員能多打出強勁的滾地球,因為滾地球極可能因場地、防守球員的接傳功夫,以及接球球員的技巧等因素,形成有效的安打或對方的失誤安全上壘,而跑壘是得分的必要手段,但是國內青棒球員在擊出滾地球後,都以能登上一壘為滿足,在通過一壘後也不管球在那裡,就往界外跑,等看到還有機會跑到二壘,或跑壘指導員通知後,才繞一個大圈子再跑向二壘。這麼一來,讓防守隊有充分的時間刺殺跑壘員出局,有些球員雖有往二壘跑的意思,卻又因煞車功夫不佳,也遲緩了時間。因此,國內的棒球專家認為國內青棒隊應在跑壘姿勢、速度與反應,瞬間速度爆發力上面多加訓練,並導正球員跑壘觀念,增加得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