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記犧牲觸擊 是警鐘或喪鐘:(聯合報)

1999-11-09(本報記者賈亦珍)

如果把三商虎隊宣佈解散視為在職棒圈施出「犧牲觸擊」的戰術,這一觸會成功地把跑者送上二壘,還是觸擊失敗引發骨牌效應,造成「雙殺」或「三殺」?是福,是禍?「有職棒球團要解散」已不是新聞,而是流傳很久的耳語,只是三商一直不是傳聞的要角,沒想到先解散的卻是它。財務問題不是三商解散的主要原因,但中華職棒裡卻有球團正面臨嚴重的財務問題,三商都解散了,那這些財務有問題的球團是否會有樣學樣,也來個「拍拍屁股走路」?事實上,這種唇亡齒寒的憂慮在昨天三商宣佈解散後,已開始在其他各隊隊職員的心裡發酵,正在拚總冠軍賽的味全龍隊總教練徐生明昨天就說:「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現在最怕的就是連鎖反應。」如果發生連鎖反應,骨牌一個個倒,中華職棒就危險了,就像刻正在澳洲支援中華隊打洲際杯棒球賽的興農牛隊黃忠義說的:「就怕連中華職棒都沒了。」但危機往往也是轉機時。從好的方向想,三商解散的行動,或許能發揮當頭棒喝的效果,把兩個聯盟敲醒了,願意認真地談合作的事,把球員敲醒了,不再胡搞瞎搞,把球迷敲醒了,願意站出來支持職棒。職棒經營的環境的確大不如前,卻絕非毫不可為。為什麼曹錦輝投球時,能吸引上萬球迷?為什麼世界青少棒賽能吸引滿場的觀眾?為什麼兩聯盟總冠軍賽能再現球迷排隊買票的熱潮?為什麼邱復生願投入兩千多萬元把金龍旗青棒賽擴大為包括三級棒球?為什麼統一獅隊能獲得台南球迷的認同?即使發生連鎖反應,只要有心者肯堅持,無心者退出,市場競爭者減少,留下的球團可以分到較大的餅,或許就是否極泰來的契機。認真的女人最美麗,認真的球團或聯盟被肯定,有心、肯拚,環境再惡劣,都能突破困境。如果聯盟、球團、球員及球迷都能一起努力,不但能把三商的解散化成一支成功的犧牲觸擊,還能聯手擊出安打,把二壘跑者打回來,如此,三商的解散才有意義。相關新聞見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