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棒代表選拔仍有商榷處:(聯合報)

1979-04-26(本報記者蕭美君)

這次成人棒球國家代表隊名單中,去年春季的最佳投手郭源治,及當年美國紅人職業棒球隊極力爭取的高英傑,均未列名,使得一些關心棒球運動的人士及球迷大感意外。從這兩位傑出投手當選國手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選拔辦法的不當之處。首先是名額的問題,目前成棒國家代表隊的選拔方式,是以冠軍隊為主體,選出十二名球員,再從其他各隊中遴選八名選手,這種方式實在有待商榷之處。自然,以冠軍隊為主體選出十二名球員,對球隊有刺激進步的好處,但是並非指冠軍隊的每個球員都比他隊優秀,何況還有些球隊嚴格的說來連十二名球員都選不出來,萬一這些球隊打到冠軍,問題更多。其次,除冠軍隊之外其餘八名球員的選拔,還須視在選拔賽中的表現,表現以記錄為主,記錄我們不能說不準確,但是比賽少,而棒球員的週期起伏性大,平日表現平平的,可能在選拔賽中忽然表現突出;以前表現好的,卻在選拔賽中一時走了樣,以少數幾場比賽來判定一位球員的技術,在原則上巳失公允。以投手為例,投手的表現好壞與否,和隊友的守備率絕對成正比,若隊友守備差,該接殺的球成了安打,是否代表投手不好呢?此外,在國內有個現象,就是新投手由於球路尚未被各隊摸透,較為不易對付,一般人就認為我們又出現了一名優秀投手,而老投手的球路各隊相當熟悉,頻頻擊出安打,一般人又認為這名投手走下坡了。去年春季選拔賽中,中油隊的新投手許樟、尤春金,使各隊吃盡了苦頭,但是一個循環打下來,即顯得毫無威力。早期我國成棒盟主合庫的投手陳秀雄,在國內比賽,威力不大,但在遭遇外隊時非用他不可。這兩個例子,顯示出一個投手的好壞,並非少數幾場紀錄可判定的。隊友的配合及球路是否被摸透,是絕對的有關係。同樣的道理運用在守備上,如果投手喜投內角球,打擊者的球經常會打向三、游之間,無形中三壘手及游擊手的責任加重,失誤一、兩次是任何人避免不了的,因此守備率無形中就打了折扣。但是責任較輕的一、二壘手,隨便處理兩、三個球,守備率就達百分之百,以紀錄而言,顯然是一、二壘手較好。雖然少數幾場比賽的記錄不一定可靠,但是在目前情形下又不能不看記錄,在這種無可奈何的情勢下,令選拔委員們也毫無辦法,以免落人口實。因此一些專家們認為,以今年的所有比賽紀錄為選拔標準,才較為可靠。至於選拔的方式,若集訓時間長,而選拔又公平的話,不妨採明星制,實力當可增強,也不會有少數人僥僥,少數人犧牲的情形出現。若集訓時間短。則採冠軍主體制,但是冠軍名額最多九人,好讓其他優秀選手入選,不但可避免遺珠之憾,也可增加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