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09-19(本報記者賈亦珍)
自從一九九二年巴塞隆納奧運棒球賽拿到銀牌後,中華隊在其後的四屆亞洲棒球賽及兩屆亞運都是以第三名作收,「第三名魔咒」何時能解?從本屆亞洲賽來看,中華隊的實力的確不如日本及南韓,但差距卻不如想像中大,換句話說,只要未來好好組訓中華隊,要突破第三名的宿命是可能的,這就要看國內棒壇領導人士怎麼做了。本屆中華隊是職業與業餘混合組隊,從其表現看,如果組一支完全職業的中華隊,實力不會比較強,業餘選手還是需要的,尤其是投手。但這一次搞砸奧運夢的也是業餘選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日之戰三壘手馮勝賢的漏接。為什麼會有這麼離譜的漏接?抗壓性不夠。這與經驗不足,場面見得不夠有很大關係。既然需要業餘選手,而業餘選手又普遍有比賽經驗不足的問題,那全國棒協該做什麼事已經很清楚。多辦比賽,不只是成棒賽,還包括三級棒球賽,棒球是百年事業,不是打完一次比賽就成了,持平來說,這幾年棒協在這方面投入的實在不夠,算算一名成棒球員一年打的場數實在有限,比賽少練球就沒勁,效果自然差。國內棒球春秋兩季的賽制是否應考慮更改了?一年只打這兩項比賽實在太少,如果以季賽方式來打,是否會好些,這就有點像職棒的二軍比賽一樣,只是球隊不屬於職棒隊而已,看看陳金鋒在美國職棒小聯盟的成長,就知道充分的比賽經驗有多重要了。除了國內的比賽外,棒協應多安排成棒隊出去打國際賽,尤其是組中華二隊,這個巴塞隆納奧運拿銀牌的成功經驗,八年來卻一直被棄之不用,使得每屆中華隊都是一樣地青澀,一樣地沒經驗,都要從頭調教起。這次奧運沒打成,全國棒協現在就應把眼光放在二○○四年奧運,五年的衝刺應該足夠累積突破「第三名魔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