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08-25(本報記者林以君)
連曹竣揚也被「點名」了,之前是許銘傑、曹錦輝,再之前是己被國外職業球團簽走的郭泓志、陳金鋒,半個月後亞洲棒球錦標賽原訂的先發重點球員,無一倖免,一股「被(國外球團)點名徵召」後遺症不能再讓它擴大,否則亞洲賽代表隊不出門就知道結果如何。國外球探點名國內球員,對效力的球團算是個「交代」,尋才「業績」才不致空白,養樂多隊點名曹竣揚之前,也在IBA青棒賽期間打聽曹錦輝,當時比養樂多隊財大勢大的球團不只一個,養樂多隊很難擠到位子,現在轉向曹竣揚,你當他認真?但以往被點名的球員,常常就開始「自我暗示」:「不要受傷,球場上不要作無謂的犧牲。」以免大好的將來就此斷送。近年來的歷任中華成棒隊執行教練都有苦衷,球員愈是身價高,執行教練們就愈難處理,現任中華隊執行教練林華韋私下就曾對全國棒協吐過苦水,連「一個險球來了,要不要撲救?」都成問題沒有人比球員更清楚什麼叫作險球、什麼叫作拚命,要不要撲救,「完全靠自己判斷」,而且國家代表隊可能就此一次,教練團提醒也沒啥用,事後規勸更無濟於事,就像國內棒壇對國外球團恣意放話、開價簽球員一樣「束手無策」。被點名的球員們,你作好準備、想清楚了嗎。險球來了,要不要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