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9-12(本報記者曾清淡專訪)
今後球隊出國比賽,究竟是贏球重要,還是贏取友誼重要,各方面的看法是見仁見智,而中華民國田徑協會總幹事紀政認為,要看比賽的性質而定,有時候,贏球與贏得國際友誼兩者是可以兼顧的。紀政雖是棒球運動的局外人,不過,她對國際體壇現勢有深入瞭解。紀政指出,贏球重要或贏取友誼重要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指少年棒球隊,其他的運動團隊也有這種情形,在兩者不能兼顧的情形下何者為重,必須看比賽性質。一般說來,正式的國際項目比賽非得爭取勝利不可,因為,國際體育的發展趨勢講求實力,有實力才會受重視,靠實力獲勝,友誼自然就會得到。中華隊所參加的世界少棒、青少棒或青棒賽,紀政覺得應該是贏取友誼重要,因為這些比賽的性質不同於正式國際項目比賽,這些比賽的名稱雖是「世界賽」,但本質上卻是一種「遊樂活動」,比賽勝負,並不是絕對重要。紀政說,美國人辦這些比賽的目的,既然是讓來自各地的孩子們互相認識,促進瞭解,而我們的球隊卻顯得「特別」,一心一意想打贏球,難免會引起若干誤解。民國五十九年,紀政曾到威廉波特參觀世界少棒賽,正好碰到七虎隊輸球,當時七虎隊球員垂頭喪氣地一字排開,領隊以沉痛的口吻向僑胞與留學生致歉:『對不起!我們輸了。』紀政對這件事感觸很深,紀政認為,這件事反映了一個事實:我們推展少棒運動的觀念有很大偏差,把勝負看得太重。紀政說,我們推展少棒運動的觀念應該有所改變,不要給少棒球員太大的壓力,畢竟世界少棒賽並非正規的比賽,友誼性質應該重於比賽性質。多年來,中華少棒隊全力以赴爭世界冠軍,到了威廉波特仍專心練習,失去孩童的活潑本色後,美國人對中華小將已經另眼相看,再加上中華隊屢次以懸殊比數獲勝,紀政說:『部份美國人難免會產生若干反感。』一年復一年,難怪世界少棒聯盟會派人來調查我國推廣少棒運動的情形,甚至一度拒絕外國球隊到威廉波特比賽。紀政說,中華少棒隊要贏球,同時贏取美國人的友誼,並非不可能,但必須贏得讓美國人心服。過去美國人不服的原因,主要是美國人感覺比賽不公平;我們的球隊一整年訓練,美國人清楚得很,而美國球隊卻是臨到比賽才訓練三、兩個月,他們輸了當然不服。名音樂家郭美貞的看法跟紀政一樣。郭美貞認為,推展體育,強要強得讓人崇拜才算成功,如果贏球而讓人不愉快就不值得了。(全文完)